文//易南
也许是俺这人生来胆小。对某些东西总是心存畏惧。比如打针,比如诗歌。
畏惧打针,还说的过去,因为几年前屁股上曾经挨过一针,到现在想起来还心生寒意,腿脚抽筋(呵呵,胳膊上那种打针,咱是不惧它的)。可是俺畏惧诗歌似乎比畏惧打针更甚,想来诗歌似乎并没有给俺带来什么伤害呀,只是毫无来由的畏惧。
对于诗歌,俺完全是门外汉。俺不会写诗,只是偶尔喜欢读点诗。本以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呀,凭自己这点学识,不会写还不会读么?可是等真正去读的时候却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感觉力不从心,很多诗歌都看不懂,读诗倒仿佛盲人摸象,摸来摸去,却是一头雾水,总也找不到重点。所以对于一首诗歌,俺也从来不敢妄加评论,怕强奸了作者本意。而且诗歌在俺心目中神圣高贵就仿佛过儿心中的小龙女,我虽然喜欢诗歌,却也不想充当尹志平之类的角色,破坏了诗歌之美,会良心不安的!
废话暂且打住,还是回到这个严肃的话题,说说俺既敬且畏的诗歌。
俺在诗歌方面没受过什么正规的培训教育,读诗也从不懂得讲究什么章法路数。我读诗靠的是知觉,靠的是经验和心灵去感受诗,可是众所周知,直觉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况且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和学识修养也无法接纳无比丰富的诗歌,所以每每读诗,总感觉提心吊胆。人家作者写出来是教人欣赏的,而我,如果看懂了还好说,总算没白费作者的一片苦心,可是倘若横竖看不懂,那真是太对不起作者了,虽然作者肯定不会在意少俺这么一个小小读者,但俺自己心里还是会看不起自己的,至少也会骂自己几句笨蛋才算无愧于心。
不过现在的诗人似乎在学习医生的某种精神,诗人的诗仿佛医生的字,让人不知所云才算成功。却不知医生写不好字情有可原,毕竟人家不是专业写字的,可是诗人写不好诗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哦,对了,俺说的“诗”是指现代诗。您别看这现代诗语言浅白,也很少用典,可是读起来却真不容易,高人指点说“读诗不厌品”读诗要体味其字外之义、弦外之音,结果品来品去却往往品得人头皮发麻不知西东,没读懂既不好装懂,又不好胡乱说话,否则驴头不对马嘴,容易闹出笑话。相较之下,还是古诗比较好读,经过历史洗刷存留下来的东西,就好比是历史遗孀,已经被历代文人指点透了,借鉴也有个借鉴的地儿。
写诗是个细活,读诗也是。只是如果写出来的诗读者看不懂,或者看了之后等于没看,那,不管对于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诗是不可不读的,但老读古典却容易让人遗忘诗歌还有现代。现在的诗坛不缺诗,但缺好诗。要找到一篇可以值得自己托付神心的精品,就如同要在垃圾堆里寻觅一个金疙瘩,难。我们不要求好诗真如“金疙瘩”一样吓人一跳,但起码要有闪光之处,要有亮点,可以引起某些方面的共鸣,顺便可以让读者稍微感动一下,否则真不知道——诗歌的价值何在?
诗歌啊,俺是怕了,俺那么卖力的读诗,倒仿佛是在捡拾别人的文字垃圾,俺那样的爱戴诗喜欢诗,结果却发现诗歌不领我情,俺那样拼命地追求诗歌,却发现诗歌离咱越来越远,如此这般,俺的价值又何在?
倒不如——
倒不如,躲在暗处,等诗发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