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易南星作家网娘子关水莲洞长城三晋名镇雄关仙境郭沫若 |
分类: 闲杂◆短文 |
图文//易南
旁边有人笑问,去哪?
娘子关。
去个娘子关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整的跟出国似的。
我们笑。
到达娘子关的时候,已是暮色如烟的光景。这个偏远小镇独有的黄昏寂寞给所有的景物都蒙上了一层铜锈一样的夜色,潮湿的青石板路上,稀稀落落走过匆匆的人影,街路两边那些木制的店铺连着泥筑的院墙,在剥落了油漆和墙粉中显得格外苍凉和无奈。狭长的小巷被两边的夹墙埋在黑影里,只能凭着依稀的月色辨认脚下的小路……这座三晋名镇,像一间尘封得太久的老宅,到处都散发着古老的霉味。
可是正是这种难以名状的霉味,让我喜欢的不得了。
我去过好多地方,走过好多的路,看过好多的风景,呼吸过好多地方的空气,也见过好多地方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过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娘子关给我带来的这种震撼、向往和留恋。我喜欢娘子关这个名字,喜欢娘子关的朴实无华,我喜欢并且向往娘子关这种古旧的气息,喜欢娘子关人的安静随意的神情和生活方式,喜欢这里的山,喜欢这里的水、这里的道路和这里的空气。
关本乃刀兵之地,属阳属刚,一般城关皆因地域命名,或曰山海或曰居雍或曰嘉峪等,惟有娘子关与众不同,前面冠以至阴至柔的娘子二字,似不伦不类,阴阳失度。但细细品味,却别有气象。
翻看书籍,查看历史,娘子关的由来可谓悠久,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李渊的三女,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也有人说,娘子关的由来是因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而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
第二天六点,大家便起床,吃饭,收拾行装,前往娘子关。
到了娘子关,首先看见的是依山而建的宿将楼,下为砖券,上为门楼,青石拱门上有阴刻“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楼建于门洞之上。在关门上的楼阁之内供奉着平阳公主的塑像。楼前的青石柱上刻着两副楹联,其一:“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其二:“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笔法遒劲与山与楼浑然一体。楼内陈列平阳公主泥塑像,配有壁画,楼额上书“天下第九关”,蔚为壮观。山风扑面,凛凛作响,让人感觉此关的强悍。虽一千年过去,杀气犹存几分,始信“
再往前走一二百米,拐两三个弯,又一城楼兀立眼前,这才是真正的娘子关。顺着城楼旁边的石阶登上楼顶,但见群山肃穆,让人不禁怀想当年这里烽火连天,或御外或内战,饱受了战争洗礼的场景。通向关楼的坡道铺的是石块,由于年代久远,磨得既光滑如镜,又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崴脚。
进得关楼,里面是一条窄窄的小街,两侧都是石块砌墙、灰瓦盖顶的老房子,一派古朴风格。这大概是当年驻军的营房,不过现在皆成了民居。
沿着道路往里走,便是雄伟壮丽的古长城,城墙是经过人工修复的,所以给人带来的震撼便少了些。但长城顶部的城堡却还是原滋原味的古城,虽被无情的岁月剥落得几近坍塌,但其雄壮的精魂却依然健在,让人感叹不已。
娘子关附近还有一处名胜,就是水帘洞瀑布。这里山谷更为幽深,河底巨石横卧,抬头仰望,只见一股股透明的的冰柱挂在高高的崖巅之上,我看着这些玲珑万状的冰状体,想象着夏天水柱毫不留情汹涌而下被突出的岩石撕成几缕,然后泡沫飞溅、水雾弥漫,惊涛拍岸的情景。
瀑布后面,巨石之间形成一些空间,是为“水帘洞”,并非真正的洞穴。但瀑布的气势确实宏大,历代文士多有题咏,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晚年游览娘子关,特别写下了赞美水帘洞瀑布的长诗《游天悬泉》。诗曰:
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
明代乔宇有《瀑布泉诗》:
石乳下通沧海底,浪花高叠翠峰闲。
1965年,郭沫若游览娘子关,亦作诗《过娘子关》赞水帘洞瀑布:
茫茫大地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
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
坡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持望中。
如今,郭老的手迹,被刻成碑文,就立在“水莲洞”之侧,也成了一道养眼的景观。
想当年,平阳公主等一哨娘子军镇守于此,坚硬如铁的岩石碰撞着寒光凛凛的刀枪剑戟,回音袅袅的幽谷里飘荡的不是姑娘们婉转的歌声,而是凄厉的喊杀;不是姑娘们戏水的倩影而是饮水的战马。那是一幅多么壮美与冷艳的图画!
历史不知翻过了多少页,折戟沉入黄沙,镔铁早已销磨。
伫立城头,手扶垛口,今天的娘子关已不见车辚辚马萧萧之景,只见“轰隆窿”的运煤卡车不分昼夜地从城下碾过。
在冬天凛冽山风里,我忽然看见,城墙上满是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