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散文《小酌》
(2020-01-18 16:06:42)
标签:
王雨散文文化 |
分类: 散文 |
小 酌
王 雨
难得跟儿子一起小酌。
应邀赴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当地的朋友送了一包土特产,婉拒未果,带回家来。老伴去海南避寒了,要上班的我一个人吃不了,就想,给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吃。打电话儿子接的,儿媳带孙女周末游玩去了,就儿子一人在家。儿子家离我的住处有半小时车程,儿子说,他晚上来拿。放下电话后想,不如叫儿子今天中午来拿,一起在外吃饭,我一个人就免得做午饭了,剩下的菜可解决晚餐。就又给儿子电话,儿子说行。
小区门口有家小店,我和老伴跟儿子儿媳小孙女去吃过饭,是儿子儿媳选的这小店,儿子买的单。这次我买单。小店名曰“爱La小鱼”,不明其意,有排小字:“不只是爱辣的小鱼,更是爱那小鱼的味道”,方明其意。
小店极精致,是小区临街的住屋装修的。
我先到小店点菜,儿子跟着就来了。选了临窗的餐桌,窗外绿荫掩映,可眺望南滨路和长江。吃“爱La小鱼”,却没有点鱼,我不喜欢吃鱼。点了儿子喜欢吃的白水虾,点了我喜欢吃的清烧芋儿、油条和菜稀饭。想点份回锅肉,余菜做晚上的臊子面。这小店却没有,儿子就点了土豆烧牛肉,要了两瓶啤酒。
举杯喝酒吃菜,才想起,是第一次跟儿子单独小酌。遂请服务员帮忙拍照,趁兴发了条微信。微信的妙处多,可立此存照;网络改变世界,哪怕是打个喷嚏伸个懒腰,微信一发,五洲四海的朋友、学生立马就可看到。会心笑,老伴、儿媳和小孙女也立马可以看到呢。
此微信一发,不想刷屏。
家人、朋友点赞,举大拇指头。老伴回得快:“早上就想儿子能去看父亲就好,没想到心想如愿。”挂了两个笑脸。文友、同道说,两爷子好雅兴;老帅哥和小帅哥;生活品质高;神韵一致;好幸福;真像;父子情深;划两拳;两爷子海起;可以不醉不归;难得父子整点儿;羡慕啊;值得纪念;何必那么节俭;这种相聚,好有感觉……学生说,师母不在家,日子难过;晚饭吃土豆烧牛肉面条,听着还不错;父慈子孝,家庭教育的好典范……我则捂嘴笑而回复。有文友说划拳的话,四季财哟,划不来哟。我笑而回复,长江嘉陵江,喝酒当喝汤,不胜酒力的我只能喝一小杯“汤”。
小酌引出恁多的别人和自己的话,还真是有感而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少了,亲人间的相处少了。难怪文友回复我的微信说:“这种相聚,好有感觉”。
小酌也引出我跟儿子少有的平心谈话。都说是女儿巴父亲,言外就有儿子不巴父亲之意。平日里,儿子跟我的话少,有事相求则另当别论。我跟儿子谈话,总说他不努力,多有指责。想想呢,儿子两岁半进幼儿园,念小学至大学至博士后,是一家大医院的科室副主任,带硕士研究生,与儿媳接送上小学的孙女。也还是累。
就想到接送孙女之的事。
有得闲暇的我头一次陪同老伴去接放学的孙女。太阳在笑,绿树婆娑。小学校的校门口人山人海,如同乡坝里赶场。来接孩子的人好多,邻近的马路几乎被接孩子的校车、小车塞满。遇见当年一把手的老领导,一个和善可亲的老头儿,一边与我寒暄一边翘首渴盼外孙儿出校门来。这里没有官阶贵贱,都是来接孩子的父母或父母的父母,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孙女所在的班级出来了,她跟在高举年级牌子的雄赳赳的男小学生后面。赶紧迎接上去。孙女喊了爷爷奶奶,脸上有汗粒。立即接过孙女背的漂亮的背式书包,好重。儿子儿媳有预见,购了离学校近的住房,少了车接车送停车难之苦。
儿子读小学时我在部队,事多,好像从没有去接过放学的他。儿子当年那小学校在市区,回家要过车水马龙的几条街。老伴没到下班时间是不敢擅离位的,去接的次数有限。儿子多半是自己或是跟同住一个院子的小伙伴回家,书包是瘪瘪的小挂包。儿子回家晚了有时会挨打,我用挠痒的篾抓子打他。那一次,我是心痛了,出差回来看见儿子头上长了几个大脓包,赶紧给他涂抹鱼石脂药膏。没有想到要为儿子辅导作业,儿子自己做作业,博士后了还做不完。
我读的小学在市郊的嘉陵新村,那时候是庄稼地和乱坟山。小学校在山脚,我家在山顶。放学是自己回家,沿了山间的泥巴小路蹦跳上登。夏天多半会手拿苍蝇拍和火柴盒。除四害,要多打苍蝇装进火柴盒里交给老师点数。途中那露天粪池的苍蝇多,有次打苍蝇掉进了粪池里,是滑下去的,双手撑在茅坑边。记不得是怎么回家的,哇哇哭。母亲在挤住有几户人家的竹篾房子的小院坝里对了天喊我的名字,叫我回来,快回来!母亲说,是把我吓跑的魂喊回来。我好像就没有哭了。父亲母亲都没有文化,我自己做作业,当教授了还是事情多。
儿子住的小区在小学校的山顶,孙女读书的小学校在山脚,跟我儿时读小学的情景相仿。孙女用不着登山,有电梯直达山顶的小区。小区的环境甚好,草坪地郁绿,黄葛树、杨树、槐树、苦楝树林立,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开了或是待开。孙女走路一步三跳,说她高兴说的话。我和老伴点头笑,笑出声。孙女回家要看电视动画片,我和老伴没敢顺从,好言相劝。疲惫的儿子、儿媳下班回来,便是督促辅导孙女做作业、画图画。上了一天学还忙,小学生就累,我心疼孙女。
跟儿子举杯喝酒,说了这些想法。儿子似点头似摇头,各自吃菜。
是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惟其对后代的真情是不变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对子辈孙辈总是牵挂,后浪倒总是推了前浪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