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杏坛
新杏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59
  • 关注人气:3,9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导手记——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保护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2-06-21 17:03:43)
标签:

文化

文明对话

尼山论坛

申遗

分类: 编导手记

    一说到文化遗产,我们会联想到高大的庙宇、古老的艺术、美丽的传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深沉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文明能够传承下来最重要的载体。那么,在全民追捧的“中国式申遗”背后,文化遗产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各个文明古国的专家都谈到了自己的经验,并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很多建言。

以下是各位嘉宾的精彩语录:

 

    奥尔加·奥利弗,墨西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要个案进行看待,看待每个个案例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并且要和人们进行合作,而且和他们的价值观进行一些合作,看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感受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个社区需要什么。如果我们的发展的规划之中来和这些保护进行一个共同的考虑,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好共同合作的方式。

 

雅米妮·姆巴依,印度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

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平衡一下可持续的发展和真实性的问题。我们如何来保证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让当地人们的生活更好起来,并且能够让经济上得到发展,同时要平衡一下真实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遗址真实性的问题,而且要保证我们这些价值基于真实性之上的,我们如何让我们的价值让下一个时代也要享用。

    弗朗西斯·卡鲁索,意大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我们现在正在做努力,就是教育年轻人现在如何和文化遗产沟通、生存,让他们来理解和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华瀚维,美国科学院院士、密歇根大学教授:尊重真实性,尊重公众的选择!

郭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巡视员:我想或许可以这样说,多种基因融合的产物往往是最优秀的。那么多种文明传统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会促成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和有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

朱光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事情要研究,包括传统工艺的传承,多少辈想办法都没解决,老师傅自己的儿子、孙子都不干了,为什么?因为国家的政策没有配套,我们怎么样保证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传人,现在大家都在摸索,像苏州成立了民间的作坊来培养人才。总而言之我们需要解决下一步的具体问题,同时我们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

    方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更是我们文明古国责无旁贷的增长,对话、交流、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基础.

    播出时间:2012年6月24日6:30 山东卫视《新杏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