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天下第一家”

(2007-10-26 10:30:12)
                                                      □文   清河张

    在山东曲阜市一处大宅门的两边,有这样一副著名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的“富”字省掉最上边的一点,寓意“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将下边最后一竖笔穿过“日”字而与上面“立”字的下横相接,寓意“文章通天”。走近“天下第一家”

    有人可能要问了,是哪一户人家如此大的口气敢称自己“富贵无头、文章通天”?如果我们再往大门中间的横额上看,可能就会稍释疑惑了,原来是“孔府”,也就是圣人孔子的府邸。

    但是,孔子的家族又是凭借什么敢当起这样的称号呢?

    孔氏后人、孔子第75代孙、现任中国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先生作客《新杏坛》,依据翔实的史料记载、丰富的家族资料,为您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天下第一家”——孔氏家族的历史。

   

    一、万千尊宠集一身

   

    孔氏一门以及孔子后人的荣宠,肇始于汉武帝刘邦的祭祀。公元前195年,汉武帝意识到天下可以“居马上得之”,但不可以居马上治之,所以,听从儒者建议,决定尊儒,而其尊儒的第一步,就是到曲阜亲祭孔子。

自此之后,据历史记载,到曲阜来祭祀孔子的皇帝一共有12位,19次。而且从唐朝开始,中国就在天下能够都祭祀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社稷,一个就是孔子。其中仅乾隆皇帝一人,就亲祭了八次。

    在祭祀孔子之外,历朝皇帝还对孔子及其后人进行加封。孔子的第十三代孙霸做过汉元帝的老师,公元前43年,元帝封他为褒成君,当时位居汉朝爵位的第二等。到唐代,孔子嫡孙的封号,由侯演变为公,称文宣公。北宋年间,宋仁宗认为“文宣公”的封号不合适,便于致和二年(1055年)将其改为“衍圣公”,从此,孔子的后代嫡孙便称“衍圣公”。这个封号一直延续到1935年,存在了八百多年,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对孔子后人的固定称号。

   

    二、“内孔”“外孔”之争

   

    对孔氏家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孔家有内、外孔之分,如果一个人说他姓孔,人家往往会问他是内孔还是外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孔家有一个仆人叫做孔末,其祖先是南朝刘宋人,当时的统治者指派他到孔府当值,负责看护孔子的墓,后来就跟着主人姓了孔。到五代十国时候,传到了孔末这一代,他趁局势动荡,就背叛主人,把孔家第四十二代长孙孔光嗣一门全都杀死,自己当上了孔家继承人。但是,当时孔光嗣有一个九个月的儿子孔仁玉随母亲逃到了外祖母家张扬村,孔末要斩草除根,就派人追杀到此,孔仁玉的外祖父张温为了保护他的外孙,就把自己的孙子送出来给追兵杀掉,这才传下孔氏血脉。

后来到了唐明宗时候,孔仁玉长大成人,孔氏庶支的族人上书皇帝,这才搞清了来龙去脉,皇帝派人处理了孔末,扶正孔仁玉,从此孔家又回到正统上来。

然而孔末的后人依然存在并仍然姓孔,为了区别这一点,后人便把孔末的后代称为外孔,而孔子正宗称为外孔。当然,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上的恩仇早已烟消云散,内、外孔之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三、“南孔”与“北孔”

 

    除内孔外孔之外,孔氏后人还有南宗、北宗之分。

    南北宗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南北朝时候,西晋末年,社会动乱,孔子的嫡长孙跟随东晋王朝南迁到了建康(现在的南京),并定居下来。而北方的北魏政权局部统一后,很快又封了一个孔子的嫡孙“崇圣侯”,并且不承认南方的孔氏,这就有了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是宋朝,1128年金兵南下,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就避难到了南方。这年的冬天,金兵占领了曲阜一带,衍圣公有家南回,南宋的皇帝就在浙江的衢州给他建了一个孔子庙和一个府第,让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这一支一直传到了第五十三代,直到南宋灭亡。这就是南宗。

    后来,安居衢州的一部分族人没有回迁,世代传承下来,与曲阜老家的香火同延并续,习惯上便把前者称为“南孔”,后者称为“北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