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期节目播出预告:

(2007-10-20 13:18:57)
标签:

人文/历史

【孔子的修养之道】
         (首播10月27日周六10:30 重播 10月29日周一22:50)
    主讲人: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近期节目播出预告: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

   君子,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境界,也是千百年来世人心目中标准的人生理想。自春秋以来,儒家修养之道,更成为世人眼中通往君子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究竟需要怎么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修炼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位“君子”呢?

   让我们一起听傅佩荣先生娓娓道来!

 
【儒家的中庸之道】
            (首播 11月3日周六10:30  重播 11月05日周一22:50)

    主讲人: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

   郭齐勇先生认为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很多现代意义的宝贵思想。公共性的思想就是他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也回答了有些人认为的孔子重公,是“以公灭私”的错误认识。公共性的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公民的保障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孔子公共性思想相关的,是孔子在《论语子路》篇里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亲亲相隐”的思想的表述。郭齐勇先生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具有很深刻的考虑。父子之亲、夫妇之道,是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感情的保护是维持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这一思想也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