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中国古代防腐术6——尘封的爱》

(2010-02-02 20:21:36)
标签:

古代防腐

坐缸

石灰

杂谈

分类: 奇闻天下

     《揭秘中国古代防腐术6——尘封的爱》    

 

 

1.5立方米的狭小空间

36个月的漫长等待

没有棺椁 甚至不用密封

他们用事实挑战着自然法则

用特殊的方法将思念永存

前所未有的试验

人所罕见的事实

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独家揭秘

《中国古代防腐术之尘封的爱》 

    主持人:欢迎您收看科教频道《魅力科学》,我是卢迪。经过连续多日的中国古代防腐术调查,魅力科学记者发现,西汉以后像马王堆的辛追享受的那一套葬礼形制,已经不复存在,土葬的内容简化了,坑不再挖那么深,没有了木炭青膏泥,大量的尸体靠着普通棺材的密封隔绝空气,但只要满足了:恒温和抑菌的条件——却也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下来。

当记者认为中国古代防腐术已经被破解的时候,却听说,有些人要用事实挑战这个法则。他们声称不用棺椁、甚至不用密封就能将遗体保存下来。

 

2000年岁末,从河南安阳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1998年9月被安葬在水缸里的百岁老人吴云青,历经800多天的风风雨雨竟然没有腐烂。

让魅力科学记者不能理解的是,吴云青下葬用的水缸仅用了一层水泥密封,要说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最不可思议的是,水缸并没有埋在地下,而是放在一个空旷的院子里,用了几块大石作为缸壁的保护……

河南南阳四季分明,夏天最高温能到40度以上,冬季零下十多度也是常有。这样的保存条件和记者提出的“恒温、抑菌”这样的防腐条件——完全不相符。

魅力科学记者曾经询问为吴云青操办后事的苏华仁,将吴老放进水缸之前还做了哪些准备?而苏华仁对此却秘而不宣……

2007年初春,互联网上盛传着一张穿着戏装的石膏坐像照片,据说2000年江西上饶的林先生把自己的父亲安葬在了水缸里,3年之中尸身没有腐烂,后来他用石膏将父亲塑成了坐像……

林先生为了保持平静的生活,拒绝了各地的采访。魅力科学记者经过数月电话沟通,他终于同意背对摄像机,第一次完整讲述了他当年为先父所付出的那份爱……

记者将林先生的讲述和河南安阳吴云青肉身不腐之谜结合在了一起,一个隐藏多年的尸身不腐之谜渐渐得清晰了。

 

 

2000年3月,江西林先生的父亲到了弥留之际,家人都守在了老人身边……生病后很少说话的老父亲突然在叫儿子。

林先生

我听到他叫了一声

我很清楚得听到他叫了我一声

跟我说了句很神奇很神奇的话

他说 我要做缸

临终的遗言就这一句话

就这一句话

什么都没说

 

据史料记载,民间用水缸来安葬死者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而林先生所在的江西省至今民间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殡葬习俗,但是往往这类遗体处理过程都是在自家内完成的,外人很少了解其中的奥秘。

林先生

我说坐缸从来没听说过

不要说看

我是听都没听说过

 

林先生常年在外奔波,得知自己的父亲生病这才赶回家,直到老人去世,也只给他留下这四个字——我要坐缸……

在邻居的帮助下,林先生很快找来了了解如何处理遗体的民间防腐师。

林先生

我怎么知道呢

有人指点要用檀香木

给他洗身

檀香木碎片照称的

好贵的

用檀香木熬的水

在我父亲身上洗擦

林先生描述的这个过程,完全符合此前记者了解到的西汉防腐术里对于灭菌的要求。檀香在古代就被用来消除异味,杀菌消毒。

魅力科学记者为了能彻底揭开肉身不腐之谜,决定按照林先生所说的每一步,尝试去复原这一过程。而记者的朋友聿明再次主动请缨,贡献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檀香木工艺扇,按照林先生所说的方法熬制出了一锅檀香木水……试验样本则选用了一块瘦肉和一条鱼……

记者原以为坐缸这种殡葬习俗对缸的要求极高,但是林先生否认了这种说法,他的缸就是去做缸的地方找的。

此时防腐术进行到这,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河南安阳吴云青入缸时还有哪些防腐步骤,苏华仁并未明说。而林先生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就是两大箩筐的木炭,用黄表纸包着,一包2、3两。

木炭和生石灰的介入让记者比较意外,这两样东西原本用于棺椁防潮是不与墓主人接触的,可林先生却要用木炭和生石灰填满整个缸体。

根据这个线索,记者的朋友聿明也找来了生石灰和活性炭包来当填充物。林先生所说包裹石灰的黄表纸,是一种用藤黄染色后的黄纸,而藤黄也是一种有灭菌效果的中药。聿明现场制作了几张藤黄纸用来包裹生石灰,然后将生石灰和活性炭包裹住鱼和瘦肉填充进了密封盒里。

林先生用一个较小的水缸作为盖子,并且在缸口的位置用石灰和桐油做了密封处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漫长的等待……河南安阳吴云青的水缸被安置在了一个院子里,而林先生则给水缸盖了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子。

2003年11月29日,当林先生打开缸盖的一瞬间,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

 

林先生:“明显还是我父亲的头像,还是我父亲的相貌,很明显 一看就是我父亲,肤色黑掉了”

由于没有留下林先生父亲出缸时的任何影像资料,我们只能通过这尊石膏像了解林老生前的相貌,但据林先生描述,出缸后的林老与河南安阳的吴云青老人没有太大区别,身体的水分已经被缸内的木炭和生石灰吸干了。

记者根据林先生描述所做的试验也能如愿成功吗?就在记者等待试验结果的时候,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吴顺清主任告诉记者,在荆州刚刚出土了一具清代古尸,而考古人员在清理墓主人遗物时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2009年4月27日,在湖北荆州鲁家山发现了一座清代古墓,墓坑仅80公分深,一层棺板,不仅没有外椁,甚至简单到了连三合土的保护层也没有。可让考古人员不能理解的是,当棺盖被打开以后,里面竟然躺着一具没有腐烂的女尸。

墓主人为女性,身高1米58,从牙齿推测她的年龄有60岁左右,古尸保存状态良好,头发趾甲尚存,皮肤完好。局部肌肉还有弹性……这个情况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如此简陋的墓葬怎么也能保存住尸身呢?

就在考古人员清理棺内文物,打算把墓主人请出棺椁时,突然发现了压在墓主人身下的秘密……

就在考古人员清理湖北荆州鲁家山女尸随葬品时,突然发现女尸竟然躺在了一层厚厚的生石灰之上。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吴顺清 主任

最后把棺椁内的遗物清了一下

看到下面有20公分厚的石灰

在身体下面

人就睡在石灰上

 

墓主人所安睡的棺材体积不大仅1米9长,64公分宽,88公分高。可就是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内,铺垫的生石灰竟厚达20多公分。如此之多的石灰,迅速吸干了墓主人体内的水分,加上棺椁密封到位。所以尸体就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座墓葬形式似乎和坐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密闭的环境,都用了大量的生石灰,尸身状态也很接近。唯一不同的就是密封层的材质。

此时记者想到了还封在盒子里的试验样本,这次尝试会带来怎样的发现呢?

记者带着试验样本来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在梁爱华研究员的监督下,

聿明打开了密封多日的两个盒子。

当装着瘦肉的密封盒被打开时,填充的活性炭包和生石灰还比较干燥,那块瘦肉已经彻底失去了水分,变成了肉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梁爱华 研究员

这种保存肯定比鱼要好

鱼肠子没有去

肠子没有去

里面的细菌会多一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梁爱华 研究员

因为它裹了很多石灰

所以把它的水分吸干了

它实际上起到的

是把水分吸干了以后

抑制里面进一步腐烂的作用

 

密封的缸体再加上大量的生石灰木炭,记者寻找中国古代防腐术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对比之前的抑菌、恒温四字口诀,现在也仅剩密封这一个条件了。难道防腐术还能再简化?

此时,江西的林先生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他打听到了一户人家,老人两年前去世,遗体用当地的传统方式保存了起来,最近家人就要开缸……

记者决定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出缸这一全过程。

2009年11月,记者与林先生在上饶再次相遇,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今天要去的村庄距离上饶市30公里,这个消息是林先生的朋友告诉他的,自从林先生的家父遗体保存成功以来,一旦得知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他都要争取赶到现场。而今天这家人的情况,他也并不了解,但坐缸的形式应该不会和他父亲当年有太大的出入……

出缸的仪式7点才开始,记者提前走进了这户人家。客厅左边的这间房就是老人临终前所居住的,过世后被腾空了用来保存老人的遗体。可奇怪的是,记者并没有找到水缸……

只在墙角看到了一个用砖砌起来的小房间,难道老人安睡的缸就在那里面吗?

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响过,出缸仪式开始了……老人的几个孩子拿着铁钳和土筐在屋里忙活着。但丝毫没有要开缸的意思……

林先生告诉记者,情况有变,这家人两年前没有并没有将老人放入缸中,而是直接将一吨多的生石灰将人埋了起来,而且没有做任何的密封处理,如此大量的生石灰吸湿和杀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就在此时,这家人注意到了记者的介入,礼貌地请记者离开了现场……林先生说,只要第二次鞭炮响起,就代表着老人遗体完整得保存了下来。

第二次鞭炮响起,预示着屋内有一具不朽之身诞生了,林先生被允许进入了屋内。记者等待着林先生能带出来好消息……

 

林先生

情况他是这样的

他这个绝对是好的

成功了是吗

他何止成功

他这个成功是怎么个成功法呢

目前他还没有露相

坐在那个椅子上

整个人形还是好好的

我看到他的脚了

脚露出来了

穿着鞋子 还有裤子

还穿着衣服呢

他肯定是穿着衣服呢

上身还是一个人形在那里

他用布遮住的

他开始操作时

我估计就是布遮好了

石灰才覆盖的

并不是人的肉体直接根石灰接触了

他肯定是用布遮盖住了

 

历时数月的中国古代防腐术调查进行到这,应该算是得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只要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尸体就不会腐败。但记者心中突然闪过一丝失望,从2000年前西汉防腐的八字真言,到后来清代防腐术的四字口诀,还有以林先生的父亲为代表的仅靠缸体的密封和生石灰就能将尸身保存。今天又见识了防腐术的极致,不用密封,只要有大量的生石灰就能得到不朽之身。中国古代防腐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技术的倒退呢?

“深埋、密封、缺氧、无菌”的八字真言所造就的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古尸,将永远成为中国古代智慧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主持人:中国古代防腐术讲到这,基本已经水落石出了,但中国古代文明的绝妙,恐怕在这几集节目中远远无法概括的……但无论怎样,经历了这样一番非同寻常的调查历程,我们的记者在最后只想说,在我们探究科学,满足对历史和自然的好奇的同时,更应该将一份尊重送给那些躺在博物馆和实验室里一具具古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