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山玉文化 |
分类: 奇闻天下 |
寻玉人(下)
民间红山古玉收藏家任南,组织了一次寻玉之旅,目的地在内蒙古的沙漠地带……记者一行人最终停在了古老的河谷边缘,残破的陶器碎片遍布其中,这里会找到红山古玉吗?
“哎,发现玉啦!这个发现太神奇了!”意外的发现,让记者的这次寻玉之旅从一开始就显得神秘莫测,记者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野外古玉的状态,而这一切,对于这次行动的发起人——红山古玉收藏家任南来说,意义也非同小可……
红山古玉是红山文化的产物之一,同时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体现,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人们把这种红山遗迹中的玉器称为——红山古玉,对于古玉的年代,有关专家初步确定,是在距今5000至8000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古玉是史前的产物。任南,一位民间红山古玉收藏家,他的古玉除了到各地征集来的之外,还有小部分是从野外捡拾来的。
在记者的要求下,任南同意这次寻玉之旅一同前往,连同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以及几位红山古玉的收藏爱好者一行共8人……
但是,虽然是一同前往,任南却对要去的具体地点保密,而且,他要求跟他一起去的人以后也不要把这个地方说出来,以便保护这个地方,防止被更多的人知道而遭到哄抢。
如此神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经过一天多的行程,我们来到了内蒙古的沙漠地带,在这满眼荒漠,毫无生机的地方,会有红山文化的存在吗?
任南:“前面是个大古河道,古河道附近基本上是原来的生活区,现在已经沙化很严重了,待会可以看到古河道沙化的情况,通过坍塌可以露出一些陶器,还有一些玉石之类的东西,一会就可以开始捡东西了。”
虽然已是四月,但当地气温还是比较寒冷,滚滚黄沙,古老的河道,让人倍感凄凉。
任南:“原来河道没有这么深,经过千百万年以后,随着水流的减少和水流长期的冲刷
,把沙带走以后,河道逐步下陷。”
我们所处的地点是一条河谷的一侧,河谷深有20多米,两侧都被黄沙掩盖。刚走没多远,地上就出现陶片了……
越靠近河谷,地上的陶片就越多、越密集。从形态和陶片上的纹饰判断,它们不是一个时期的,就在大家都专注于判断这些陶片所属年代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
“来来来,看小铜钱,特别小。”
“这个应该是六朝时候的,可能是小五株,不错。”
如此多的陶片,甚至还有铜钱,从年代看至少跨越了几千年,面对现在的一片荒凉,仍然能让人想象出曾经的繁荣,这让寻玉之旅更增加了一丝神秘和期待……
但让大家失望的是:走出很远,也没有见到古玉……这时,一位牧民路过这里,记者期待从他那里,得到有关红山古玉的消息。
记者与老牧民沟通了好一阵,才算是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告诉我们,这一带确实有人捡到过古玉,但是数量不多,常在这里放羊的人手里都有捡到的古玉。大家决定顺便去牧民家里碰碰运气……
大家找到一户牧民家,这户牧民几乎不会说普通话,他们随便拿出了几个最近捡到的石器和玉器,一个圆形中空的石器,两个人头玉斧。数量不多,但是它足以说明这里不仅有古玉存在,还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与当地牧民交流的难度,超乎了记者的想象……任南对牧民手中的这些玉器做了初步判断:“我看大部分是红山时期或者还要早一些,前几次来考察,我们也捡拾到过这些东西,这就说明这一带原来应该有很多文化文明存在,因为这里是个大河套,人是依水而居,所以在这个古河道附近一定有人类居住。”
离开牧民家后,我们继续前行,沿着河道继续寻找古玉。很快,令人兴奋的发现出现了……
“发现了,你看!”
“哇,真漂亮真漂亮,在哪发现的?”
“就在这,就在这嘛,我们走到这里,刚好看到这块玉。”
“这个发现太神奇了,漂亮,太棒了,真厉害!”
“能找到东西吧,是不是?捡到玉啦!”
这个突然的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振奋。任南通过对这件玉器的造型,器物表面的包浆,玉器表面的次生物,以及水流痕来判断,它就是红山古玉中比较常见的玉斧。但是,器物并不完整,斧头已经有些残缺了……
有红山古玉,那就说明这一带曾经有红山文化的存在。接下来,任南决定带我们去一处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地点,那里有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这是河谷的一个转弯处,在半山腰,一层层不同颜色的地层,显露得非常清晰,有些底层像是被大火烧过,呈现出了黑色。
任南推断,这一地区在很久以前是有人存在的,而且已经达到了一定文明程度。但后来遭遇大灾难,使得在这里的居民和他们的文化突然消失……那个消失的文化就是红山文化。当然任南的推测只是一家之言,到底这些黑色的底层是怎么造成的,它们又说明了什么目前还是个谜,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前往进行破解。
寻玉之旅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大家原本以为这次发现会引起更多专家的重视,没想到意外却发生了,有部分专家对于任南拿回来的这个玉斧表示了严重质疑,认为这件器物是假的,是伪造品。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今的古玉界,假货非常多,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绝对的,科学的标准来对古玉,尤其是史前古玉进行鉴定。
不过,随同前往的北京石刻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刘卫东,对于这块玉器的真实性是坚信不疑的。
刘卫东说,作为博物馆的人,如果在农民家里看到这件东西,一般不太敢承认,会担心这个东西是伪造的。但是这件东西是亲眼所见从地里捡到的,所以相信他是真的。
为了能够给玉斧一个最终的定论,《魅力科学》记者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作为国家权威部门的专家,他又会怎么看呢?
刘国祥认为,关于红山玉的真假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什么是祖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根,什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痕,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的
核心物质载体就是玉器,在中国玉文化这个领域,红山文化玉器又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玉文化的植根文化,本原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
第一个高峰期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物质载体。
红山文化不仅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高峰,它更影响了后世对于玉文化的理解,对中华文明同样影响深远……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任南始终坚信,他在野外发现的这些玉器终有一天会被世人认可,到那时,他的心愿就会实现。他说,他这些几十年的藏品,如果国家最后认同了,他将无偿捐赠给国家。
不论任南先生手中的古玉争议有多大,他的这份心愿都让人钦佩,就像刘国祥说的那样,古玉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真正领悟到红山文化的内涵,重要的是我们祖先的文化,能否被我们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任南先生的玉器会真正放到国家的博物馆中,为世人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