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TV3—魅力科学
BTV3—魅力科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75
  • 关注人气: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0年前的石头香炉为何能旋转出水

(2009-05-10 21:33:21)
标签:

香炉

上升泉

文化

分类: 奇闻天下

 

《水出石莲》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这件怪事儿与我手里拿的这张照片有关。照片中这个石制品叫石莲,通常它是摆放在寺庙里供香客烧香用的。可它不仅是个香炉,而且还是一个会出水的香炉,为什么一个石制香炉会出水呢?香炉里的水又来自哪里呢?

 

    在我国福建省漳州市郊的庙宇当中,有一个花岗岩雕成的神奇香炉,相传元朝末年闽南大旱,民不聊生,此间,一老者为祈求甘露,在庙宇中焚香祷告,长跪不起,终于他的举动感动了神灵,焚香用的香炉突然转动起来,汩汩清泉竟从香炉中喷涌而出,解救了村民。而后,当地的村民只要一转动它就会有汩汩清泉从香炉中喷涌而出,即便是大旱之年也是如此,而且700年来从未间断,直到今天还十分灵验。这听起来像神话的事情是否真有其事呢?

为了亲眼目睹石莲出水是否属实,记者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的路边村,能出水的香炉就在村里的威惠庙中。一进庙门大殿里并不冷清,原来出水石莲经媒体报道后名声在外,让原本冷清的威惠庙经常门庭若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都想一睹石头出水的奇观,这一天,我们来晚了一步,石莲出水的奇景刚刚被展示了一遍,经过我们的请求,威惠庙管委会的韩主任又亲手展示了一遍。

   如此神奇的器物,整体外形看起来很像一个酒盅,总高度约为 1,香炉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可以转动的炉盘,而下半部分则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基座,表面雕刻有莲花。上下两部分的接触部位,则就是香炉出水的地方。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香炉出水量的大小,还和旋转速度有着直接关系,转得快出水就多。更为神奇的是当顺时针旋转时,香炉就不出水了。似乎这其中还有一个暗道机关。

威惠庙建于700多年前,这个香炉也被人转了700多年,然而多少年来却无人知道水究竟是怎么出来的。直到上世纪末漳州市组织过文物专家对香炉出水进行探究,然而原因却始终没有弄清楚,由于它的外形成莲花状,所以当时的文物专家便为其命名——“出水石莲”,

因为出水石莲是受保护的文物,把它拆开是绝对不允许的,看来要想破解香炉出水的原因,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既然出水石莲因出水而闻名,那究竟是什么水能维持香炉700年永不干涸呢?

记者发现,在庙前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口水井,那么香炉的底下会不会也有一口水井呢?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我们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当我们在转动香炉时,发现香炉只在转了不到一圈的时候,汩汩清泉就已经从香炉中喷涌而出了,如果香炉的底下也是一口水井的话,那么它的水位和庙前水井应该是一样的,而庙前水井中的水位离地面至少有10,而在700年前似乎并没有什么样的提水装置,可以瞬间将水从10几米深提到地面,这时村民也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村民回忆,以前村中碰到干旱的时候,庙前的井里已经打不到水了,可小孩子在石莲香炉前玩儿的时候还能磨出水来。

由此看来香炉中的水似乎不像是来自地下井水,此时午后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不禁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香炉中的水会不会是每次下雨时,雨水从香炉中间的缝隙流到香炉炉腔中所积累起来的呢?

但很快,记者自己就否定了这一推断,建造香炉的石材选用的是花岗岩,吸水率很低。就算是雨水沿着炉盘外壁流下来,绝大部分也都流掉了,能够进入香炉内部的水非常少。

而这时漳州市文管办的小钟,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这个威惠庙中香炉摆放的位置有点不对,与其他庙宇中的不一样。在其它庙宇中,这种香炉应该放在主殿的台明,也就是靠近檐口的地方,然而路边村威惠庙却把它放在了天井当中。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其他与路边村威惠庙相近建筑结构的庙宇中,香炉确实都是摆放在主殿靠近檐口的正下方。在中国古代,宗祠庙宇的建筑结构及内部一般都有着明确的样式。

那么,路边村威惠庙的香炉,为什么要打破常规,把它从主殿挪到这既不遮风又不避雨的天井当中呢?据当地村民反映说,他们从来也没有在这个香炉上插过香。那么当初建造这个香炉的人有何用意呢?难道这香炉下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经过两天的调查,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安放香炉的地面之下,如果香炉中的水不是天上的雨水,也不是十几米深井中的地下水,那还有什么水会从石质香炉中喷涌而出呢?

    地下的问题似乎只有寻求地质专家的帮助了。

    陈占民,在闽南地区从事多年的地下水文工作,对于天宝镇路边村周边的地下水了如指掌,当他观察了威惠庙前的枯井后,径直把我带出了村外,指了指几公里外的天宝大山,说那就是水的来源。

根据老陈的理论,当初在香炉这个位置下有一个从天宝大山通过来的泉眼,为了不让泉眼漫到地面上影响香客进香,建庙的人特意建造了这个香炉压住泉眼,由此看来这个香炉中的水应该就是泉水,可是问题出现了,泉水是因地下的巨大压力才喷出地面的,也就是说,单靠这样一个香炉,就想把一眼泉水给压住,这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然而,这正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当年建香炉的人经过长期观测后发现,香炉下的这眼泉恰巧是上升泉,泉水在溢出的过程中,由于地下压力适中,当冒到与香炉中间缝隙持平的高度时,水就不再往上冒了。

  也就是说,泉水水面平稳的保持在地面之上。

其实就如同连通器的原理,天宝大山的地下水位恒定,威惠庙中泉水的高度就自然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平时不转动香炉的时候是看不见水的,水也不会自己出来。陈老说,这类上升泉在福建广东一带比比皆是,在漳州南靖和贵楼天井内左右各有一口水井,相距数米,水质截然不同。左边的井水清澈甘甜,右边的井水混浊不清,更为神奇的是无论水涝天旱平常两口水井的水位均非常稳定的高出地面,出水石莲基座内的水位也高于地面,700年来稳定的保持在香炉上下结合部附近。

查清了水的来源,还有一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释,为什么当香炉转动时才能出水呢?香炉的内部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根据老陈推测,香炉的内部并没有人们想象的精密设置,香炉的上下接触面各有一个凹槽,当转动香炉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负压,这时内部压力就会在瞬间释放出来,也就出现泉水喷溅而出的现象。而上下接触面的齿槽走向也仿造农村磨盘表面的纹路,磨盘只有在逆时针转动的时候谷物才会从边缘挤压出来,所以香炉只有在逆时针转动时才会有水流出。

     难道困扰了人们700年的谜团没有解开吗?陈老的解释似乎是无懈可击,上升泉被香炉上下两个接触面的齿槽相对运动产生负压吸了出来,旋转越快,负压越大,泉水喷出来的越多,而且为什么逆时针转才出水也解释的很清楚了。陈老的这套齿槽出水的理论也被多家电视台作为结论采纳,我们的记者原本也要拿这个结论结尾,可就在记者最后一遍浏览拍摄素材,准备收拾行囊返京时,无意间看到的一个画面就像一缸冷水浇在了记者头上。

这个画面是村干部摇晃石莲上半部分时,记者恰巧用照相机在香炉结合部打开的一瞬间拍到的。从这张照片中我们清晰的看到香炉上下结合部光滑如镜,丝毫没有陈老所猜想的齿槽。

如果没有齿槽石莲还会出水吗?在事先没有把这个意外的发现告诉陈老的前提下,我们又把他请到了现场。这一次,老陈亲手摸了摸香炉的内部,才发现上下两面光滑如镜,老陈也无法解释了。

这个偶然的发现使得先前所有专家的推论都付诸东流了,我们又回到了起点,香炉中的水是怎样出来呢?眼前的香炉已经作为文物被保护了起来,万一贸然打开后香炉不再出水,那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打开出水石莲之谜的钥匙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结果,让记者体会到了历尽千辛万苦马上就要爬上峰顶时又被人踢到谷底的感觉。石莲到底为何出水,难道调查又要从头开始吗?记者这个意外发现,就推翻了以前所有媒体的猜测,石莲到底为何出水?延续了700年的迷案是否还能大白于天下,记者的调查之路将如何走下去,请您下周二继续收看魅力科学的特别节目《奇闻大揭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