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有两幅一摸一样的刘墉真迹?
(2009-04-18 14:49:21)
标签:
刘墉贴揭裱杂谈 |
分类: 拍案惊奇 |
《真假刘墉帖》
这究竟是怎样的结婚礼物?甜蜜的小两口为什么突然闹翻了?今天,来自军事博物馆文物仓库修复室主任范天明将为我们讲述这个蹊跷的故事……
第一部分
这是一个初春的下午,在一个普通的小区里,一切都显得宁静详和,突然,从一户人家的窗户里,远远传来了男女吵架的声音……
小晴父亲:哎……
汪强父亲:老李,你叹什么气啊?
小晴父亲:我这女儿啊,都20好几了,光知道工作,也没个对象,你说我这个当爹的能不急吗!
汪强父亲:我儿子又何尝不是啊!我就想在我还能动的时候抱个孙子,可这小子也不听话啊,眼看30了也不使劲,不过我就比较乐观,儿孙自有儿孙福吗![还要继续说]
小晴父亲:等会老汪,你刚才说你有个儿子?
汪强父亲:对呀,你有个女儿?
小晴父亲:是啊!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位老人各有一儿、一女;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早点找到另一半。于是,小晴和汪强的父亲就想撮合自己的儿女,希望老哥俩能够彼此成为亲家。有了家人的支持,并且这对年轻人又郎才女貌的,小晴和汪强的感情进展的很顺利,也就一年的时间,他们便决定登记结婚了,可是就在登记的这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小晴父亲:小晴啊,今天你和汪强登记结婚,爸很为你高兴啊!过了门了就是一家人了,凡事要多商量啊!
小晴:爸,我知道了!
小晴父亲:这幅画是爸毕生收藏的精品,送给你公公作为你的陪嫁,他一定会喜欢的!
汪强:爸,我走了啊!
汪强爸爸:哎……等会爸有两句话和你说!
汪强:唉,您说!
汪强爸爸:结婚了就不能像以前那么任性了,好好对小晴啊!要不然我对小晴她爸都没法交代!
汪强:爸,我会好好对小晴的
汪强爸爸:这个是爸送给你们的,你们要好好的珍藏啊!
第二部分
小两口结婚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并且汪强和小晴的父亲都本着投其所好的目的,将自己毕生收藏的珍品送给了对方。按说,这小两口应该心满意足的过自己幸福的小日子了,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两件礼物为双方的争吵埋下了伏笔,那么他们的情绪为什么会反差这么大呢?两位老人送的究竟是什么礼物呢?
小晴:汪强,你们家可真行,这回李鬼碰上李逵了吧?你爸爸送东西也不看着点,撞枪口上了吧?
汪强:小晴你听我说……
小晴:听你说?你还有什么好说的?白纸黑字都在这摆着呢!
汪强:没准是误会呢!没准是你爸……
小晴:我爸?你的意思我爸在骗我?
汪强:不是,你看
小晴:我就那么不值钱?让你们家拿张破纸就娶了去?我真后悔这么草率就嫁给你,我想我们彼此都该考虑考虑!
汪强:考虑?
小晴:对,考虑咱们之间的感情,考虑咱们错误的婚姻,考虑咱们有没有必要再在一起!
小俩口争吵的元凶,就是这两幅一模一样的字。这幅字可不一般,它的作者是清代四大家之一的刘墉,刘墉大家都知道,就是宰相刘罗锅,由于他官为宰相,并且他用笔潇洒自如,因此他的字很有收藏价值。那么,这两件一模一样的作品,哪件是真的呢?就在争吵后不久,汪强似乎找到了答案……
莫名其妙就与新婚妻子发生了争吵,这让汪强很是郁闷。然而就在回家的路上,汪强想起了这样一件事:
说起临摹,很多书画爱好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其实,复制书画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16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用临摹的方法复制优秀书画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国宝书画,其实都不是原作,而是古人的临摹复制品。
当汪强回忆起父亲曾经是个临摹高手后,不由得心慌起来,他开始怀疑父亲送给小晴的这幅字是假的。于是,他回到自己家,打算与自己的老父亲来个当面对质……
汪强父亲:小强啊,你回来拉!怎么样?还算顺利吧?
汪强:爸,您怎么这么糊涂啊!
汪强父亲:怎么了?出什么事啦?
汪强:您怎么送给小晴一幅假字啊?
汪强父亲:假的,怎么可能?这幅字可是我的珍藏啊!
汪强:你还说呢,小晴爸爸给咱的字和您的一模一样,爸您以前做什么我不管,可这涉及到我的终身大事啊!您怎么能……
就在汪强十分生气的时候,汪强的父亲拿出了另外一幅字“这幅才是我临摹的,我给你的确实是真的。”
汪强接过父亲手中的书法,顿时傻了眼!两幅字竟然惊人的相似,在惊叹父亲手艺的同时,汪强更加的费解,难道是小晴的父亲在说谎吗?
第三部分
此时的汪强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一方面父亲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收藏是真的,另外一方面小晴又坚信自己的父亲不能撒谎。此时的汪强夹在中间很苦恼很焦急,那么,怎么区别一幅字画是真品还是后人临摹的呢?这首先要了解书画造假的几种做法!有一种造假的方法,为了让纸的颜色跟过去更加接近,造假的人将5、6十年代的宣纸保留下来,然后在上面临摹。为了让墨色变浅,他们将写好的字画放在笼屉上,用醋蒸!因为过去的墨中含有一定的碱性,用醋酸中和能使墨轻微的褪色,最后他们再模仿过去的方式装裱完成作品。虽然他们的制作工艺比较精巧,但是还是能够从纸的颜色,字的颜色或者印章上找到破绽的。因此为了分辨真伪,汪强和小晴找到了军事博物馆文物仓库修复室主任范天明!让他来分辨两幅字究竟谁真谁假!
拿到这两幅字以后,专家从字体的风格、墨色、纸张、装裱风格以及印章几个方面进行了仔细的比对。专家发现,这两幅字墨色浓重、沉实;结体简洁;字势雍容丰厚。确实同出刘墉之手!那么刘墉真的写过两幅一模一样的字吗?如果没有,这两件作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墉的作品笔锋轻灵、用笔章法疏而不散、气度雍容、笔墨滑润。这两幅字虽然同出刘墉之手,但是把两幅字对在一起,不难发现,它们印章的位置还有用笔的力度几乎完全一样。从这一点,专家断定,这两幅字同属一幅,也就是揭裱所致。
汪强听说了揭裱的这种技法后,又回到了家中,他分别寻问了两位老人这幅字的来历,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巧合……
原来,早在60年代初,汪强和小晴的父亲曾经同时向一位书画商人买过这幅刘墉的字,黑心的商人为了得到两份钱,便想到了揭宣的方法。他首先将夹宣用刀轻轻的分开,然后将刮掉的一层重新裱回到另外一张夹宣上。并将两幅字以同样的价格卖给了汪强和小晴的父亲。
故事说到这儿,似乎真相大白了,原来汪强和小晴的父亲都是受害者。揭裱又叫再植,自古以来由于书画的价值比较可观,所以一些名人字画经常被别有用心的商人进行再植。但是由于揭裱的工序非常复杂,并且夹宣只有两层,所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毁坏原作,则得不偿失。再加上现代宣纸的制作工艺与以往大不相同,因此,揭裱的技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一场误会解除,汪强和小晴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爱情轨迹上,他们把这两份礼物珍藏了起来,作为他们婚姻的第一课,深深的刻在记忆。
视频链接:http://www.btv.com.cn/2009/kj-mlkx/content/2009-04/16/content_35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