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疗伤的人
(2008-08-17 15:11:05)
标签:
奥运运动员医生体育 |
分类: 惊奇人物榜 |
“金牌背后的人物”之“快乐大男孩”——陈方灿
北京奥运会正紧张地进行着,在这个节骨眼上,数赛场上的运动员最担心的就是生病了。今天我们节目就从一个体操冠军的故事说起: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年仅19岁的李小鹏发挥出色,不仅和队友夺得了男子体操团体金牌,还以9.825的高分摘得了个人双杠金牌。
悉尼的辉煌让李小鹏拥有了13个世界冠军的头衔,这距离他追平李宁14枚金牌的梦想只差一步,为此,李小鹏圆梦的机会寄托在雅典奥运会上。但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在雅典奥运会上,赛前饱受脚伤困扰的李小鹏,比赛中却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他跌倒在了曾经被他无数次征服的鞍马比赛中——在这个项目中,他还曾经以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为国际体操界留下了一个名字:李小鹏跳!在那届奥运会上,李小鹏仅获得一枚铜牌,伤病让他与梦想擦肩而过。
2001年7月13日,纽约。同许多中国人一样,有一个人在家中专注地收看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揭晓的电视直播。当宣布北京申办成功的时候,男主人激动地跳了起来,整晚,他都激动地像个孩子,整个人被渴望回国的热情点燃了。回到中国、回到运动队,多年的梦想在那一刻终于等来了机会。
看到这,估计您有点不明白了,说起李小鹏,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中国体操界标志性的人物,可后面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又在等待一个什么机会呢?
他,就是陈方灿,今年50岁,身份是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特聘专家,国家队医疗专家组专家 。
自2004年雅典奥运后,陈方灿便跟随多项运动的国家队南征北战,担当队医、物理治疗师甚至心理医生,为这班奥运夺金奇兵充当坚强后盾。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自己没能拿金牌,就要帮助运动员拿金牌。
广西梧州是陈方灿的故乡,那里遍布的河流给了他童年嬉戏的欢乐,也为他的未来人生打下了伏笔。长大后的陈方灿开始接受专业的游泳训练,后来成为广西省水球队的一员。可是1978年,由于自己的父母是聋哑人,自己的听力和视力都不太好,没有办法和队友很好地配合,陈方灿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赛场。
运动生涯虽然结束,天性乐观的陈方灿并没有放弃,他转而投考了北京体育学院运动教育学专业,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实实在在地为运动队做点事情,可是他学来学去,总觉得自己还没学够!
陈方灿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样被动,像消防员一样,端着水龙头到处“救火”,永远是在别人受伤之后做一些弥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看到一些极有天赋的运动员就此告别体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更希望自己扮演一个“防患于未然”的角色。于是,他想出国留学。
1985年,
25岁的陈方灿怀揣着20美元离开了中国,开始了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活。20美元,在美国怎么开始新的生活?乐观的陈方灿并没感到害怕,他发挥运动员的优良精神:再苦再累,都能扛!可是先天性的高频耳聋加剧了他的语言障碍。
每次上课,陈方灿都把录音机放到讲桌上:课下再反复地听、猜,连在餐馆刷盘子都是戴着耳机度过的。每天打工时几个小时,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不过,陈方灿觉得残疾让自己很收益,让自己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就是这么个乐观、顽强的小伙子,引起了一位姑娘的注意。这位姑娘同样来自北京,她可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高材生,和大导演张艺谋是同班同学。
这位日后的陈太太,当时是拿奖学金去美国的,条件要比陈方灿好得多。找了陈方灿以后,姑娘的家里人都反对,找什么样的不好怎么找了个头脑简单的搞体育的,但姑娘就是看中了这个人。正是姑娘的支持,让陈方灿坚持到今天。
尽管每天又上学又打工,陈方灿阳光的性格让他在异国他乡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有了爱情的动力,陈方灿的学业也是如虎添翼,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运动训练和康复医学两个硕士学位,接着拿到了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博士学位,后来又从事了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陈方灿接到了美国四所大学的邀请函,最终陈方灿选择了纽约大学,成了该校运动康复系一名教授。
一个坚强、乐观的大男孩在异国他乡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还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可是这位当上美国名牌大学教授的陈方灿,却一心想着回国,要帮助运动员怎么存钱,怎么回事呢?难不成他又想改行了?
陈方灿认为,专项训练好比花钱,是在消耗一个运动员的身体资源;钱不是不可以花,但要适度,如果经常处于透支状态,肯定会有后患。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所谓体能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存钱的过程,多存钱才能多花钱。
为了能让运动员多“存钱”,从
1997年开始,陈方灿就频繁往返于两国之间,推广自己的“存钱之道”,可这一开始并不被众人所接受。
因为自己原来是水球运动员,陈方灿就先找到了广东水球队,那时候都是自己花钱回来讲课,给人作辅导,一开始很多人都将信将疑,后来九运会广州水球队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开始接受陈方灿的观点。
在陈方灿的参与下,广东选手伤病率从原来的37%下降到15%左右,陈方灿的“存钱之道”也打出了名气。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陈方灿名声大振!怎么回事呢?
2002年的一天,陈方灿去南宁一所医院看眼科,医生无意中说了一句自己腿经常疼,看了好多地方就是找不到原因。可是陈方灿摸了摸这位医生的腿,立马就开出了处方!——换个方向跑步!
经过了解,陈方灿得知这位医生喜欢跑步。原来病人每天在斜面山坡上跑步,用力不均匀,肌肉受损——于是,陈方灿要他换个方向跑步。
按照陈方灿的处方,这位医生改变了跑步方式。就这么简单!没成想,两个月后,困扰他多时的腿病真的好了。陈方灿这次神奇的治疗也就不径而传,成为了当地一段佳话!
打这以后,陈方灿更是成了运动队里挂得上号的大专家,各个队追着找他请他去讲课。2001年,陈方灿接受了香港理工大学的邀请,参与运动康复系的组建工作。2005年9月的一天,香港理工大学来了三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神秘客人,这几位神秘客人的到来,让陈方灿苦苦等待的机会也终于到来了,那这三个人又是谁呢?
这三位是体操中心主任高健率领的考察组。希望陈方灿能到北京帮助体操队、游泳队作康复。能通过中国体操队这个平台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陈方灿、对香港理工大学来说是义不容辞的。
陈方灿欣然接受了中国体操队的邀请。兜了一大圈,陈方灿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运动队!虽然不再是运动员,但陈方灿觉得,能够帮助其他运动员做点事更快乐!
来到北京,首先接受陈方灿治疗就是李小鹏!同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要复杂得多。
与专项训练一样,运动员受伤的关节部位的治疗同样需要有针对性,要避开他们受伤部位。这是因为他们的受伤部位要承受高强度的动作负荷。对一个体操运动员来讲,他在跳起来,在空中空翻,旋转,落地的时候,他的脚可能要承受身体的将近10倍的重量。特别是你落地的时候,你要歪了,双脚落地变成单脚落地,所有重量就压到你脚上。因此,对骨头的愈合质量要求很高。
针对李小鹏的身体情况,陈方灿为他制定了长达六个月的攒钱计划,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并且随时进行调整。最终要求下肢力量能完成体重3倍重量以上的下肢力量训练。您说,都伤成这样了怎么还攒钱啊?
为了让康复中的运动员解除伤痛、释放压力的同时还保持热情,陈方灿很巧妙的给运动员,安排一些好玩的简易、有趣而又有效的训练内容。
比如,李小鹏必须站在仅容一人站立的圆盘上,手持小哑铃弯腰触击摆在四周的目标。“不要小看这个小科目,能完成而又保持住平衡并不容易,从小在训练场上翻飞的李小鹏也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到。有些内容看似简单、滑稽,但却对平衡、肌肉力量、耐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对康复中的运动员来说有效而又不容易受伤。
在陈方灿为李小鹏制定的一系列康复方案中,最受李小鹏欢迎的,则要数陈方灿的“秘密武器”——水疗。在水里面来讲,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康复手段。因为特别是对一些下肢本身有伤病的运动员来讲,水里面有浮力…克服它的重力,这样的话,你的腿就没有那么受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运动员,去大胆地去做一些动作。所以在水里面我们可以做水上操,水上跑步,水上一些力量练习。
就这样,在陈方灿博士和康复小组的帮助下,凭着一些有趣、巧妙的训练方法,李小鹏迅速地康复起来。经过六个月的康复训练计划, 2006年10月,在体操世界杯男子双杠决赛中,李小鹏凭借一套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裁判员的肯定和现场观众掌声,最终以16.450分的高分夺得冠军,从而追平了李宁14次获得世界大赛冠军的记录。
多年来,陈方灿除了为体操队服务外,也为跳水队、游泳队、花样游泳队、女篮等队充当了坚强后盾。不过治疗伤病并不是他的初衷,陈方灿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恢复或提高人的机能和健康水平。因此,他被称为运动员的守护者。可是与此同时,他身材娇小、美丽的太太却成了“搬运工”!怎么回事呢?您往下看。
陈方灿在北京的家位于体育总局的专家公寓,不大的居室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理疗室,里面摆满了检查床、器械、人体模型。据说,经常有一些“大牌”运动员以私人身份来请他做治疗。不过,这可苦了每隔一段时间从美国飞来看望先生的陈太太!
每一次回来前,陈太太都预先收到丈夫的“订单”,其中大部分是小型的理疗仪器。陈太太成了免费搬用工,很多仪器都是她从美国带来的——每次来中国都是大包小包。
可是时间一长,陈太太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快,自己辛辛苦苦背回来的东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先生就会告诉她哪个东西拿给哪个运动员了,因为对他的恢复很有帮助。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陈太太还是很高兴。
陈方灿将自己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也正是这种乐观与热情,感染了他身边的很多人,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每天晚上他们家里都是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一个热爱体育的幕后工作者,一个有着残疾的医学专家,一个有着不凡经历的“快乐大男孩”,这就是陈方灿——我国运动员的守护者。有了像他这样的专家的守护,我们的运动员一定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