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牌运动员的营养专家

(2008-07-25 00:39:26)
标签:

奥运

运动员

营养

专家

体育

分类: 惊奇人物榜

“金牌背后的人物”之“运动营养专家”——杨则宜

  

    眼下,全世界都在盼着一个日子快快到来,那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为了这一天,我们的运动员都在积极的准备着,而其中有的运动员还要为“体重”苦恼,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别急,我们今天先从一位“大力选手”减体重的故事说起——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30岁的老将张国政一举夺得了69公斤级的冠军,为中国夺得了第28届奥运会举重项目的第一枚金牌。
  要知道,举重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得用高于比赛时的体重进行锻炼,要不然就会练不动,张国政也不例外。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比赛前,张国政的体重为76公斤,要参加比赛,他的体重必须得短时间减到69公斤。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又是如何精确的减去了7公斤呢?
  说到这,大家要说了,不就是减肥吗,咱们很多人都在减肥!不过,咱们一般人减掉一斤两斤都得费很大劲儿,恨不得面如菜色四肢无力,可对于张国政来说不能这样,他不仅要减轻体重,关键是减重后,还得保持充足的体能去参加比赛。那他究竟是怎么减重的呢?说到这,不能不提一个人,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上榜人物!

上榜人物:杨则宜
年    龄:65岁 
身    份: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科技专家组办公室专职专家
上榜理由:赛场背后膳补难 科学铸就金牌梦

  要说起这个杨则宜,那可是我国的运动营养界一位重量级人物。他不仅是运动营养生物化学领域的专家,还是兴奋剂检测领域的权威专家。30年来,他走遍了国家所有运动队,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建立了一套运动营养生化监控恢复系统,将营养与运动训练高度地结合,为实现训练科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走在了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他身为国家备战奥运的特殊专家,运动营养与体能恢复领域首席专家,并获得第28届奥运会科技特殊贡献奖。
  您可曾想到,就是这么个大专家,他曾经却是个“赤脚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1968年,杨则宜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甘肃省崇信县成了一名“赤脚”医生。那时候人民生活非常苦,就医意识也不强,不喜欢主动到医院就医,于是,杨则宜就开始了“一个医疗包,一个打狗棒的生活”。像赤脚医生一样,每天出诊去给病人看病,有时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一晃十年过去了,杨则宜决定要继续学习,想报考一个人的研究生——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运动营养学专家陈吉棣教授。放着那么多的专业可选,杨则宜为什么要学这么一个“冷门”呢?这还得从一件意外的事说起。
  杨则宜从小喜欢体育,打弹珠、踢小皮球……,小时候贪玩,成绩也很差。考中学的那一年考试回家,父亲问他考什么题了,他一个都记不起来,就说了一句,那学校的体育场真好玩,把父亲给气坏了。后来懂事了,为了实现父亲年轻时的学医的梦想,考进了中国最好的医学院,北京医学院。
  大学后,喜欢运动的杨则宜成了校篮球队主力。可是一次意外让他永远告别了篮球场。杨则宜的腿受伤后,就住进了北医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在那儿手术后恢复了健康。恰好后来在甘肃遇到了陈吉棣教授,陈吉棣教授就想考他的研究生,为运动员服务。

  1978年,杨则宜如愿以偿,成了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专家陈吉棣的大弟子。毕业后留在老师手下工作。时间到了1986年,杨则宜却接手了一件,看似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干的一个任务。
  为了1990年的亚运会,我国要成立兴奋剂检测中心,当时国家体委找了几位筹办中心的人选,都不是很满意。就这样把陈吉棣教授从北医三院借调过来,并担任筹建办公室的业务主任。
  从1986年10月开始,杨则宜带领同事开始了兴奋剂检测中心的筹建工作。经过他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建立起4大类100种禁用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在1989年11月9日,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通过了国际奥委会的考核。

  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的建立,不仅意味着我国在兴奋剂检测这个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表明了在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我国可以独立承担兴奋剂检测工作,并能承担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一切国际比赛的兴奋剂检测任务。为此,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于1990年受到了卫生部、国家体委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嘉奖,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特等奖。要说这个杨则宜能干,回过头来我们还得说张国政,他究竟怎么减的体重呢?

  以前运动员减体重都是饿、不喝水、或者穿着尼龙衣跑步,还有穿着棉袄在锅炉边烤;有的在桑拿浴室里蒸;但是这些都会影响运动员的状态。而运动员就好象一部赛车,这一部赛车要跑得快,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发动机和汽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则相当于汽油,汽油的质量越好,赛车就跑的越快。
  那怎样才能让这部汽车跑的又快又稳呢?杨老师可自有一套“秘密武器”——运动营养生化监控恢复系统!?要说起这个“秘密武器”,那可是耗费了杨老师10多年的时间精力,才建立了这么一套系统。
  有人认为,运动后大吃大喝一顿就是补充营养了;还有人认为‘要减肥,就得不吃也不喝。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能量与营养素不平衡,都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训练。怎么知道营养平衡呢?就得有个标准,这个系统相当于一个标准,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能很简单的找出运动员身上缺什么,补什么。
  正是有了这个如意法宝,运用监控系统一查,杨老师很快就能找到了张国政的问题所在,开始对症下药!
  张国政是个老运动员,身体状态不是太好,最主要的是体能和体重问题。针对张国政的状况,杨老师派人定期为他做生化测试,测试后开始修改营养处方。同时配合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教练商量,随时调整方案。估计您怎么都猜不到,杨老师让张国政减重,那可是能做到非常精确的!
  不能一天减太多。一般在赛前一个多月开始减。首先,用膳食控制在一个月的时间减4公斤(每周1公斤),这叫慢速减体重。到临赛前3-4天的时间内,采用快速减体重的方法,减去剩下的3公斤,减体重的速度可以精确到,第一天0.8-1公斤,第二、三天各0.6-0.8公斤,第四天0.4-0.6公斤。这时基本不吃饭,主要靠减重专用营养品来控制。比赛当日称完体重后,只吃少量的平常喜欢吃的主食,同时使用快速能量和营养素补充剂,在最短的时间内补足比赛所需要的能量和特殊营养素。
  经过两年追踪监控,张国政状态越来越好。2004年8月,张国政一举夺得雅典奥运会的举重金牌。

  要说这些冠军们能够夺金牌,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刻苦训练外,也少不了像杨老师一样的幕后英雄。当然杨老师不光是面对一种类型的运动员,这不,有一天,大名鼎鼎的陈忠和也找上门来了,有事相求!莫非也是减体重?
 
  2001年3月,正在福州讲学的杨则宜,接到了一个人的电话。这个电话是陈忠和的副手郑宗源打来的,女排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惨败,当时女排刚刚组建,他们希望打好营养的基础。陈忠和找杨则宜帮帮忙……。

  接到任务的杨则宜,没有直接去见女排运动员,而是直奔食堂去了,跟那转了一圈后,竟然跟厨师聊起天来了!杨则宜问厨师,每天多少人进餐,每天买多少青菜,每天买多肉肉菜,一一问下来,杨则宜心里就有底了,运动员的饮食很不合理。

  杨则宜接下来的举动更是大胆,怎么回事?他先把15名运动员在1天内摄入的全部食物,进行了称重法营养调查,所得的数据再经过计算机处理,计算出运动员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后。杨则宜果断大胆的换掉了运动员原来的食谱!

  运动员大部分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关键是摄入一定量的糖。糖大部分来自主食,于是杨则宜要求:1 运动员按照标准配餐选择食物, 保证每餐有8个主食的花样品种,可以增加运动员喜好,帮助运动员摄入足够量的主食;2. 运动员每天补充“维他保”一粒,以满足维生素的需要; 3,尽量安排低脂肪的肉食,如牛肉、鱼、虾、田鸡等,减少烹调用油;4,添加生吃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5,增加水果的品种,添加鲜榨的水果汁
  要说换完了食谱,杨则宜也该完事了,不,他还惦记着要给一个姑娘增体重!嘿,您说说,大多数人都还为减体重烦恼,这杨则宜怎么还要给人增体重呢!那个人又是谁呢?

  原来,通过检查,赵蕊蕊血红蛋白未能到达理想值,这会影响她的耐力,要补营养品。而且,她的磷酸肌酸值偏高,这表明运动员在比赛后肌肉恢复欠佳,为使运动员的肌肉尽快恢复,建议他们在保证运动前、中、后系统补糖。赵蕊蕊身高1.97米,肌肉不够发达,力量不够就容易受伤,为帮助她增长肌肉,所以得给她专门制订一套食谱。为什么增加体重比减体重要难呢?因为光靠吃是长不了肌肉的,必须让营养补充与肌肉练习紧密地结合。否则运动员不但不长肌肉,还会长脂肪,脂肪多了就练不动。

  此后,在第一期集训的50天里,女排姑娘们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001年重返国际赛场的中国女排生龙活虎,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杨则宜去俄罗斯访问时,俄罗斯教练卡尔波利说“中国人的体能就是比我们好”……

  您瞧瞧咱们杨老师,不管是减体重还是增体重,都是稳扎稳打!如此之外,杨则宜还有一样东西,年纪越小的运动员越喜欢它!嘿,那是什么呢?
  杨则宜的这些宝贝就是运动员的零食。要说这些零食,一般人别说吃了,想买都没地买去!可是,外面花花绿绿的零食多得是,我们杨老师—— 一个搞运动营养的专家,怎么就琢磨起这些零食来了呢?

  2006年国家体操队和跳水队的教练来找杨则宜,教练的唯一方法就是根据运动员体重来决定他们的吃饭。训练后的体重超标,下一餐就不让他们吃。就是这样,运动员的体重还是保持不住。究其原因是运动员都偷吃零食,该怎么办呢?

  杨则宜跑去一看,吃了一惊!什么零食都有。教练还列了个清单,方便面、薯片……什么都有。那些孩子小,不懂事,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怎么行呢?国外有运动食品,但是不适合中国人体质,而且不好吃……于是杨则宜就想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运动食品。

  不到半年的功夫,杨则宜的减重饼干就出炉了,他是高兴得不得了。可结果,味道连自己都不满意。自己都不喜欢吃,怎么给别人吃啊。为了能让运动员早日吃到可口的用产品,杨老师愣是走访了饼干、糖果、巧克力等方面的专家。经过3年的时间,上百次的反复实验研究,终于研制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营养棒。
  杨则宜发明的营养棒有好几个品种。减重棒,内含魔芋纤维,是减肥产品,它没有能量,吸水后会膨胀80-100倍,是模仿压缩饼干做的,为限制饮食的人解除饥饿的痛苦。能量棒,是提供相应的糖和维生素;蛋白棒,里面含肽和蛋白质,人体在运动结束后经常感到肌肉酸痛,这是由于肌肉结构破坏造成的,需要蛋白质来修复,蛋白质吸收得越早,肌肉修复得就越快,就能更快地恢复疲劳。
  如今杨老师的运动食品已在国家队大力推广。除了为这些运动员服务外,2006年他还为百姓建立了一套“运动营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系统”,并耗费5年的时间,还研制了几个大众健身的运动营养品系列!
 
  杨则宜希望把这些理念推广到老百姓中间去,让老百姓更多地了解运动营养,使用运动营养知识和产品。使我国全民的身体素质尽快提高。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7月25日  12:45   21: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