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作霖之墓到底在哪里

(2008-06-27 08:45:04)
标签:

文化

分类: 奇闻天下
    元帅林——草莽空陵(上)

 

20085月,抚顺市东郊的大伙房水库,由于上游水利调配出现短暂的水位下降,一时间,大片的水库淤泥露出了水面,同时露出的还有一些残破的建筑物,这些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残垣断壁,为人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事件……

辽宁省抚顺市东郊约 35公里处,有一座小小的村落——高丽营村,这座在地图上都很难发现的小村子,毗邻着一个鲜为人知规的模庞大建筑群。大伙房水库中露出的建筑遗迹就是这个庞大建筑群的一部分,这片建筑群座北朝南,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式的风格。

走进建筑群内部,一座高大的坟冢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里是建筑群的中心位置。一条神道从水库中残破建筑中延伸过来,这座坟冢便是神道的尽头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陵园,陵园占地面积超过170公顷,并有内外三道护墙。可是坟冢上却没有墓主人的名姓,在陵园中摆放、堆积的各种石刻数量惊人,它们都被随意摆放在陵园东侧的草地上,有些还杂乱的堆积在一起。仔细观察这些石刻雕像,我们发现石刻雕凿的精美程度,绝不亚于北京城内的各种皇家石刻,但是我们却没有找到有关记录墓主人生平的石刻文字。这座庞大陵园是何时修建的?它的主人是谁?如此庞大的规模为什么在历史上却少有人知?陵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陵园南面正对着的这座大山叫做——铁臂山,这里是记者唯一有所了解的地方,数百年前,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对大明王朝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一举击溃了明朝大军,奠定了挺进中原的基础,如今的铁臂山上,还留有当年清军修建的城墙遗迹。大山背后的陵园会不会与萨尔浒战役有关呢?陵园中堆积如山的石刻,仍然是我们破解谜题的关键,北京市石刻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刘卫东,在得知陵园内有数量惊人的石刻后,立即赶到了这里,但在他查看完石刻后,给出的结果却让我们觉得更加离奇……

刘卫东发现,有些石碑上刻有蟒龙戏珠,说明墓的主人是非常高的等级,而且应该是京官。还有些碑上刻有云纹,说明墓主人是明朝御马监的太监,也是皇帝的亲信。||||||||

这里的石刻大多数破坏较为严重,只有部分石刻文字可以辨认,经过刘卫东的仔细辨认,他确定,它们大都是明清时期的,石碑的主人也各有不同,基本都是明清时代的王爷,或是显赫的大臣所雕刻石碑或是石构建,而且,大多来自北京。这说明,这里的石刻不可能是这个陵园的原有物品,它们曾经属于不同的主人,不同的陵园,只是被人为的从北京搬运了过来。这其中保存比较完好,规格也很高的一块石碑是清和硕豫良亲王碑,这块石碑已经被抚顺市文物部门树立在一个专门修建的高台之上加以保护。豫良亲王的陵墓在北京朝阳区大北窑附近,这块石碑就应该是从那里来的。

豫良亲王生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其祖上就是萨尔浒大战的指挥者——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如此显赫的人物,北京陵园中的石碑怎么会不远千里,来到东北的抚顺郊外呢?难道豫良亲王的墓被人移到了这里了吗?

随后的发现更让人感到惊奇,石碑正面的文字已经被人为磨平了!这说明这块石碑要给新的主人写碑文!

磨平石碑又要为谁重新树碑立传呢?这里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明清石刻?又是谁不远千里,把它们从北京运来?这座巨大的陵园,会不会是为了纪念萨尔浒大战中的某位战死的将领而修建的呢?确定陵园的修建年代是找到答案的关键。由于这里的碑刻基本上都是来自北京,因此,碑刻上的内容与这个神秘陵园应该是毫无关系的。因此,专家只能通过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本身的特点来判断年代。在陵园东侧大门旁的一处制作精美的墙面纹饰,为我们指明了这座神秘陵园的修建年代。

墙面纹饰体现出明清时期的特点,但是材质却比较奇怪,既不是石雕也不是砖刻,而是水泥的,不过不是现代的水泥,再结合整个园区分析,专家判断应该是民国时期的产物。

在随后的探访过程中,我们在陵园的四角又发现有炮楼的遗迹,靠陵园北面的两座由于没有被水库浸泡,保存较为完好。

陵园怎么还有炮楼呢?难道这里还肩负有作战任务吗?我们蹬上其中的一座炮楼,由于年久失修,炮楼内部杂草丛生……

这个陵园周围有四个炮楼,可以判断这里和军事有关。但是,从炮楼结构看跟屯兵打仗关系不大,因为炮楼内部的台阶以及顶部的平台修建的都比较单薄,如果是用于作战,这样的建筑结构显然无法承受士兵急促的脚步,以及沉重的枪支弹药。刘卫东认为,这里的炮楼只起到瞭望的作用,而炮楼的出现,也使刘卫东对于陵园的主人有了进一步推测的依据。

刘卫东推测,这里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军政界的人物,或者是处在一个兵荒马乱时代的有钱有财的人。

 

在民国时期,能够修建如此巨大陵园的军政界人士恐怕没有多少人,陵园时代的确定可以说是确定陵园主人的关键,在民国时期,谁有能力在抚顺这个地方修建如此巨大的陵园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们的记者走访陵园北侧的小村庄——高丽营村。

    在村里,记者从一位70村民口中听到一种说法,这个陵园叫元帅林,是张作霖的。

难道这座巨大的陵墓是张作霖的吗?据记者了解,张作霖的真正陵墓是在今天的辽宁省锦县驿马坊。那么,这里的元帅林又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当地村民的一种误传呢?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神秘陵园的主人身份,我们找到了高丽营村年岁最高的一位老人,赵老先生今年已经96岁了,据当地人讲,这位老他曾经看见过营造陵园时的景象……

    这位老人回忆,自己当年18岁。这个陵修了3年,是张学良为张作霖修的,为了修陵,还从附近买了很多石条、石人、石马、石骆驼。

听了老人的讲述,记者对于这件事情也有了几分疑惑。难道张作霖的陵园不是在辽宁锦县的驿马坊?难道这座巨大陵园中的坟冢内埋葬的,就是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

就在记者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我们从当地文物部门那里得到了一个,意外而又吃惊的消息,我们可以进入陵园中坟冢下面的地宫进行拍摄,难道地宫已经被人打开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关陵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个庞大陵园的地宫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不会见到墓主人的真身?

 

一座庞大的陵园引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东北王张作霖陵园惊现抚顺郊外,是当地百姓的误传还是确有其事?进入地宫将成为我们揭开谜团的关键……

在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陵园中央的坟冢前,高大的坟冢中间,一个红色的大门紧紧地关闭着,这里就是地宫的入口……

地宫共有三道门,长长通道,一直通向地宫尽头,墓主人到底是谁?地宫中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直到我们走入地宫中心,我们才发现,这里其实空空如野,石刻的棺床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巨大棺椁,拱形圆顶,被刷成了天蓝色,并配以繁星,明月以及太阳的图案。但是,同样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地宫中的雕塑装饰物。在棺床的前方,左右各有一个天使模样的女像,正中则是一个略带悲凉色彩的耶稣头像,这样的布置显然与中国传统墓葬形式完全不同,难道这里就是张作霖的安息之地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抚顺市政府,采访了这里的文化局副局长佟达,他也曾经对元帅林进行过考察,经过多方调查,他确认,元帅林就是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修建的陵园。但是,更大的问题又浮出了水面,如果这里是张作霖的坟墓,坟墓为什么会是空的?辽宁省锦县驿马坊的张作霖墓地又怎么解释呢?

 

抚顺郊区的元帅林的是张作霖陵园,但是为什么如今所有的史学专家,甚至是张世家族的后人都一致认定,辽宁锦县的驿马坊才是张作霖真正的安葬之处呢?当年张学良为什么要不远千里从北京运来如此众多的石刻?那块被磨平的无字碑,又在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下周二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