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千灵山发现大批古代僧人闭关的洞穴

(2008-06-10 01:13:06)
标签:

千灵山

洞穴

僧人

居住

文化

分类: 奇闻天下
 

探秘千灵山 

千灵山——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镇,这里虽然距繁华喧闹的市区只有 三十公里,但却有一种超凡的幽静与秀美……山中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山洞,并有人为修建、居住的痕迹……有谁会在这里居住呢?这些洞穴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当年的人为什么要居住在山洞之中呢?

 

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千灵山上的石洞引起了各方研究人员的注意

梁桂英,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副镇长,关注千灵山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已有十余年。90年代初,附近的居民到山上玩,在山中玩的时候突然间发现山上有很多的洞窟。1996年,雨过天晴的一天,梁桂英一行人到山上看个究竟。当他们走到山间的时候,只见山里雾气茫茫恰似人间的仙境,一行人在山中发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洞窟。

梁桂英等人把山上能够走到的洞窟全部走了一遍,发现了很多佛像、石刻、碑文以及供人们生活的设施,但是,对于这其中的来历——却一无所知。据附近居民说,这个山上曾经是很多隐士居住的地方。

经过初步整理,人们从大大小小的洞窟内清理出很多佛像,以及相关饰品、石碑,这些物品大多与佛教有关。当时参与这一整理工作的何振英,对于千灵山石窟最初的状况也有着很深的印象。

这些痕迹跟乡亲们传说得隐士是否真的有关?传说中的隐士又是从而来?又为何消失地无影无踪呢?为了搞清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千灵山附近的村民……

西庄店村,位于千灵山脚下,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守护着千灵山,为了搞清千灵山石洞的来历,我们的记者来到了这里,想通过当地老人找到答案……

    据村民说,那个大山洞像大课堂一样,叫观音洞,里面有观音像。还有人在解放初期见过和尚住在观音洞里。

老乡提供的这个线索说明,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武侠小说中提到的得道高僧闭关修炼的场景。这样的情景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出现过,当然武侠小说大多是人为杜撰的,但是千灵山中的众多石洞,会不会是现实版的武侠小说呢?

 

为了搞清这其中的缘由,我们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以及研究千灵山洞窟多年的民间人士何振英,一同与我们走进千灵山,希望能从中找到破解谜团的答案。

沿着古老的石阶,一行人向山上攀爬,清澈的泉水,幽静的山谷,感觉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样的环境,不免让人坚信了隐士闭关修行的说法……很快我们就来到其中的一个洞穴。

这个洞穴并不大,有很明显的人为修建痕迹……洞中的这个小佛龛说明,这里应该是佛家修行的地方。洞深大概十几米,洞内有一个低下去的凹槽,再往里洞穴就变得十分矮小,无法进人了。

随后,我们继续向上攀爬,来到了第二个石洞面前……

我们一共探访了七八个洞窟,它们大小不一,有的只能容纳几个人,有的却非常庞大,深不见底,足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居住,每个洞里都有佛像,都留下了僧侣的痕迹。刘卫东判定,人们猜测这里是得道高僧闭关修炼的地方,可能性很大。

但是,在千灵山上的另一个发现,又使我们对于这里的众多石窟多了一种猜测……这是在一个山壁下发现的连体储水井。

    我们发现,这里有十几口连体的储水井,这些井通过水渠相连,形成一个联通的储水容器,容量加起来有100吨,如果把一年的雨水雪水收集储存起来,供养上千个僧人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对洞窟各种遗迹和石像进行研究后,刘卫东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些碑刻记载最早的是在明代,但是明代的碑和塔已经初具规模,说明在明代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历史,所以,这里很有可能是在元代时候开始形成的。

 

千灵山——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在千灵山中,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山洞,而这些山洞似乎有很多人为修建、居住的痕迹,有的洞口还有砖墙,洞内有石像,各洞之间距离不等,但似乎它们都属于一个体系,其总体规模十分庞大。经过专家的考察断定,这里曾经是一处僧侣活动的场所,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僧人因何来到这里的呢?他们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居住修炼呢?何振英偶然间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了这其中的缘由……

何振英查看了明朝的《地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发现其中有对戒台寺的记载,记载戒台寺的后山石窟寺山,山上有观音洞、极乐洞、万寿朝阳洞……而且当时就有人到这里来礼佛、踏青,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这一段历史记录这让大家注意到千灵山与戒台寺的关系,这两处地点相距不到1公里。仅从地理位置上看,说二者之间有联系,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戒台寺西行至千灵山的极乐峰,途中人们就会经过那些大大小小的古洞。那么,千灵山石窟洞与戒台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也许千百年前,它们就是一个整体!?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也对千灵山石窟洞进行过研究,为了解开这一谜团,他查阅了众多历史资料,并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千灵山座北朝南、地势开阔、气候温和,山上有十几个天然洞窟,这种比较特殊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它在历史上成为戒台寺的僧人清修和隐居的一个场所。

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寺内的戒坛可以传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而只有授过菩萨戒的人才能到其他寺院担任方丈或主持。由此可见,戒台寺在佛教寺庙中无可比拟的地位和权威。如此的权威与地位,必然要有相对较为庞大的庙产相对应,因此,戒台寺当时拥有很多的山林、地产甚至是矿产。

在明清两代,先后立有两栋保护戒台寺庙产的碑文,其中一块碑文上记载了戒台寺的地界,千灵山就在它的地界范围之内。

千灵山可能是少部分僧侣进行修行的地方,从地理位置看,千灵山当年很可能是房山地区百姓前往戒台寺进香的一条必经之路,沿途洞窟中的佛像,很可能是进香的百姓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分析,后山有可容纳人的地方,于是,一些有道高僧或者是一些有自己主见的人、或者是不愿跟别人一起住的一些僧人,就另辟一个地方进行个人的修行。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佛教里闭关的场所。

美丽的千灵山曾经是戒台寺庙产的一部分,它与戒台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是当年戒台寺巨大影响力的一个鉴证。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6月10日   12:45   21: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