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奇闻/逸事 |
分类: 拍案惊奇 |
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依然是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主任 毛晓沪老师。古玩收藏一直以来都是个热门话题,今天毛老师要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乾隆年间官窑水仙盆的故事,这个宝贝已经在家族流传了几个世代,但是在女儿小梅的手上却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梅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给她张罗着。这天,爸爸把她叫到了跟前,把一只家里祖传的水仙盆郑重地送给了小梅作为结婚礼物。
小梅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爸妈的掌上明珠,备受呵护,眼看着自己出嫁的日子就要到了,没想到爸妈要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竟是一只不怎么起眼的水仙盆,这让她从心底里确实有些失望。然而,此时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件父母送给她做嫁妆的水仙盆,日后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一场不小的风波……
这天是星期天,小梅闲来无事正在看电视,正准备换台的功夫,一档鉴宝节目吸引了她的目光。原来,电视里正在拍卖一个清代的水仙盆,首拍就102万,让她眼前一亮的是,电视里的这个水仙盆和爸爸送她的结婚礼物是一模一样,这让她心中不禁窃喜。
看了这个鉴宝节目之后,小梅对爸妈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不再轻视了,她也开始相信这个礼物的确是祖上传下来的好东西。在兴奋的同时,她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妈。小梅的父母也真没想到这个传家宝竟然是这么值钱。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要对家里这个祖传的宝贝进行鉴定,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去了某个鉴定中心,经过鉴定,这个水仙盆被认定为乾隆年间的水仙盆,并拿到了鉴定证书,这个水仙盆的估价为100万。看到了这个估价,一家人变得兴高采烈,小梅也乐开了花。
鉴定结束后,小梅对爸妈的不满一扫而光,她终于明白了爸妈的用意,这个结婚礼物的确很特别啊。马上要举行婚礼的小梅和男朋友家经济都不算阔绰,结了婚两个人也要租房住,此刻的她甚至开始盘算起自己是不该把这个水仙盆拍卖掉来买套婚房,还是等待它升值。因为鉴定专家曾告诉她明清时代的瓷器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工艺堪称巅峰,所以现在的收藏价值变得越来越高。然而,事情到了现在还并没有像他们一家人想像得那么好。人们常说好事多磨,在100万即将到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天,小梅爸爸的多年好友王伯伯到家里做客。这个王伯伯可不是个一般人,他是个老道的收藏家,独具慧眼,家里尽是古董宝贝。想到这,小梅便决定拿出爸妈送自己的结婚礼物让来王伯伯掌掌眼。满怀欣喜的小梅正等着王伯伯看完自己的宝贝后大加称赞的功夫,却看到王伯伯拿着水仙盆上下左右地看,用手不断地摸着内壁及外沿还有底款,就皱眉头了,陷入深思状。
看到王伯伯的这个神情,小梅有些不太高兴。而当他说出这水仙盆有点问题之后,小梅差点跟他急了,小梅觉得王伯伯肯定是家里没有这种收藏,便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于是她赶紧拿出了鉴定证书,她觉得事实胜于雄辩。
这个王伯伯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不慌不忙地在水仙盆的底款及釉面上点出了几句话,小梅听了没再说什么,但心里暗暗开始嘀咕,难道连专家的鉴定也会出问题吗?这个家传的水仙盆究竟是什么样的古董呢?
原来,这是一只清朝乾隆年间的矾红水仙盆,口沿部分为四组描金勾连纹花卉纹,主体侧壁为金粉制的亭台楼阁,底足也是矾红彩、上有回文,全器釉面纯洁,四只脚浑然一体, 淡雅大方,盆底有十个支钉痕,并鎸刻“乾隆年制”字样的底款。小梅怎么看也不明白,祖传的古董,难道也有假不成?
这是个印有“乾隆年制”底款的矾红彩水仙盆,所谓矾红彩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非常艳丽,其色调有的呈枣红色,有的呈砖红色。出现不同的色调与矾红料的纯度、细度、及分散度有关,纯度越高、料越细、分散得越完全,色调就越鲜艳。这只水仙盆摸上去非常爽滑,这说明它的矾料比较细。后来,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这只水仙盆,发现它的矾红彩没有气泡或者麻点,这说明它的工艺还是相当优良的,因而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既然是乾隆年间的矾红彩,这水仙盆难道还会有假吗?
小梅在爸爸回家后,就把王伯伯说的话告诉他了。爸爸觉得,他们家祖传下来的这只乾隆年间的水仙盆已经传了很多代人了,也曾经躲避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仍旧保存完好,所以留下的这个久经磨难的宝贝肯定没有问题。但经自己在行的老朋友这么一说,心里不免也有些犯嘀咕,为了打消自己的疑虑,他决定重新请高人做一下鉴定。经过朋友的引荐,他找到了另一位业内专家毛晓沪。
当毛晓沪拿到这个水仙盆的时候,感觉到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的,从盆底底足部分可以看出胎制很好,用料也非常讲究,而且它的底部还有10个支烧点,支烧点是古代在烧制瓷器时为了保证质量采取的一个办法,我们现代的仿品中是不会出现这个支烧点的。然而当毛晓沪在灯光下仔细观察了釉面时发现它有橘皮釉,橘皮釉是古代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高温导致釉面黏度较高而产生的这么一种釉面不平整的现象,明朝时工艺达到了一定水准后,一般不会产生这个现象了,后来人们在做仿品时为了仿古,故意把瓷器釉面做出这种效果来以假乱真。而这只水仙盆出自乾隆年间,此时的工艺非常高超了,不应有这种现象,所以毛晓沪有些怀疑它的真实性。
发现了釉面的这个细微差别后,专家决定继续找寻蛛丝马迹。专家在辨识了盆底的“乾隆年制”的款识后,发现了问题所在,乾隆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60年,但在这60年里只有两到三个人专门负责给乾隆官窑写款识,专家通过辨识水仙盆的底款,明显看出了这个水仙盆的真伪。那么,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奥秘呢?
清朝时期的书法时兴横平竖直的“馆阁体”风格,也就是横平竖直、非常工整的那种字体。而乾隆年间这专门负责写底款的2-3人也恰恰沿袭了清朝的这种书法风格。而这个水仙盆的底款,通过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水仙盆是个仿品。这个水仙盆的底款乍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在写横的时候,最后有明显的顿笔,而这个在“乾隆年制”真品的款识中是不存在的。而且“乾隆年间”的款识大部分是篆书,少有仿宋体,而这只水仙盆的款识就是仿宋体的。既然不是乾隆年间的官窑,那它到底是什么时候被仿造出来的呢?
陶瓷表面有一层光滑、明亮的坚硬物质,称之为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形成微细晶体、透光性便逐渐降低,这就是“脱玻璃化”现象,简称“老化”。釉子的“老化”现象,是随着陶瓷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不断发生的特有变化。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传统的鉴定方法其实是“眼学”,就是鉴定人凭借经验甄别瓷器的制作工艺,包括胎质、成型、彩绘工艺、施釉工艺等等。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高精度的科学仪器来进行元素分析等方法来获取科学数据,从而进行古玩的鉴定。
在使用了传统的鉴定方法,专家认定了这只水仙盆为仿品后,为了验证它的制作年代,专家决定使用仪器进行检测。红外检测显示,它的制作距今已大于60年,因为根据脱玻化系数显示得知,老化系数低于0.10的是当代的仿品,而这件仿品的系数在0.11,这个系数恰恰是民国初年瓷器的老化系数,所以最终认定这只水仙盆不是乾隆年间的瓷器。
这个事实的确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如果是民国初年的话,这个水仙盆的市场价格大约为2万元,身价跌了50倍。
此刻的小梅情绪变得很低落,但经历了水仙盆这件事,却让她渐渐意识到古陶瓷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在越来越喜欢起这些古玩的同时,她也开始潜心向王伯伯学习,凭借着女孩子的细心,加上她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干劲,几年以后她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古玩这个行业,成为了一个很有作为的古玩鉴定师……
玩古董有个说法,不能凭它来历的故事来判断价值,一方面,故事有真有假,另一方面,即使像片中水仙盆一样真的经过几代人祖传,其身份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那怎么办?在这个古老的行当里,除了知识和经验,科学的手段和科学方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