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71
  • 关注人气:21,9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5)

(2008-09-11 10:04:04)
标签:

基因

心灵

心智模式

婴幼儿

健康

分类: 儿童成长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5)

——音乐在胎教和早教中的作用

 孙振华   张浩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5) 

五、用音乐优化心灵基因

 

    目前,人类对生理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对于“心灵基因”的认识还刚刚开始。“心灵基因”一词始见于齐善鸿教授的《精神管理》一书,其含义类似于彼得·圣吉教授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心智模式”,而在语义上更加突出了遗传的特性。研究表明,与生理因素一样,精神心理因素同样存在着遗传复制的“印刻效应”,“心灵基因”对人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生理基因。所幸的是“心灵基因”可以通过后天的影响而改变。而这种改变(优化)的进程进行得越早,越有利于引导未来的人生和命运。无疑,音乐的熏陶是优化“心灵基因”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音乐为什么能够改变心智模式呢?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三种机制:1)音乐促进全脑开发。有研究者指出,欣赏音乐是一种运用大脑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音乐美感靠右脑去体验,而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要靠左脑去完成。左右脑同步协调运行对婴幼儿心智的发育意义重大。长期的音乐陪伴可以有效的激活孩子的右脑,避免其成年后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占绝对优势的“左脑型”思维的弊端。2)音乐有助于提高情绪智商。音乐所带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其他活动形式所远远不及的。音乐可以极大的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为其内心和谐和人际协调打下基础。事实表明长期浸淫于音乐氛围中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且容易与人相处。3)音乐的矫治和屏蔽作用。音乐治疗学认为,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从失衡和紊乱中恢复常态,从而对心理、行为的偏差起到某种矫治作用。同时当和谐的音乐充满内心时,来自外界(包括母体内和家庭内)的不良信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和抵消,从而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总之,音乐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帮助他们开拓更加幸福和成功的人生。

 

六、听何种音乐

    目前(准)父母们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了这个观点:在生命早期哪怕接受一点点的音乐教育,孩子也会获得很大好处。但是,听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

   

   专家建议,在进行音乐胎教时,传声器最好离肚皮两厘米左右,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这是因为胎儿的耳蜗很稚嫩,如果会让声波直接进入母体子宫腔内,很容易使胎儿受到不可逆性的损伤。音乐频率应该保持在2000赫兹以下,强度不要超过85分贝;如果听了音频在4000赫兹-5000赫兹以上的音乐,对胎儿来说乐声就变成了噪声,无疑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一般而言,婴幼儿适宜的音乐是曲调优美的旋律,节奏不宜太强烈,也不宜太快,符合心跳节奏的就比较适宜;音乐包含的感情应该是优美纯净的,尽量避免包含激烈矛盾冲突的主题(如贝多芬的一些作品)。此外,相较中国民乐,西方古典音乐配器更为丰富,富于美感,更适合婴幼儿使用。对于3—6岁的孩子,还可以欣赏学唱一些适合幼儿的儿童歌曲和歌谣。

 

    目前,国外已有专业的音乐服务机构为母婴“量身订制”适合的音乐,国内也已有类似的机构出现。这对于新一代的妈妈和宝宝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