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71
  • 关注人气:21,9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4)

(2008-09-11 09:57:45)
标签:

莫扎特效应

基因

婴幼儿

美国

育儿

分类: 儿童成长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4) 
音乐改变心灵基因(连载4)

——音乐在胎教和早教中的作用

 孙振华 张浩

四、莫扎特效应与婴幼儿音乐教育

    大家都知道,“音乐细胞”的培养有助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在音乐对人类思维的影响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的效果来自于多项研究,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体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作“莫扎特效应”。

    美国音乐人、教师,畅销书《莫扎特效应》一书的作者唐·坎贝尔指出,从乐理上说,“莫扎特效应”的科学依据,是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可以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乐结构完善、音区适中、乐句对称等,而且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后来有学者指出,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并非只有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适合婴幼儿心智发育的音乐还有很多,比如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杰出音乐家(如巴赫、维瓦尔第、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孩子宝贵的精神食粮。

   “莫扎特效应”是对孩子感觉教育有效性的有力支持。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具有最大的学习潜力,它的活跃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坎贝尔认为音乐教育会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注意力更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