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人墓地纪念碑群

标签:
柏林犹太人墓地旅游探访文化 |
分类: 在德国的日子 |
从外观来看,纪念碑群由2711根长短不一的灰色碑柱组成,从远处望去,黑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涛起伏的石林,让游客不由自主产生一种不稳定的、迷失方向的感觉。
大屠杀纪念馆是柏林的地标式建筑。它是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Peter
Eisenmann用2711根高低不同的水泥柱建成的,蔓延了很大一片,就像一片抽象的墓地。你可以从任何一点自由进入这个悲伤的迷宫,自己决定穿越它的路线。

2711这个数字是建筑师根据纪念地的面积而定的,它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与被害者数目也毫无关联。碑体的材料是十分坚硬的灰色自动密封式混凝土,碑体的生产是在柏林附近。为保证碑体表层的质量长久不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层加工方案,这样也可方便地清除涂鸦痕迹。
除了地面的墓碑建筑外,纪念碑建筑群还包括一个位于地下的档案中心,用于展示犹太人的苦难历程。为此,以色列的一个犹太人纪念馆专门提供了300多万被杀犹太人的姓名。

德国建纪念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当年的犹太人受害者一个最终交代,纪念碑的落成也不表示60年后德国企图与纳粹历史做一个彻底切割。提尔瑟在揭幕式上强调,纪念碑并不意谓德国对纳粹历史反省的终点,相反的,它将警戒德国人永远牢记本身的那段历史,并汲取历史教训。

事实上,纪念碑的建立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整个构想从提出到计划成案,最后正式完工开放,历经17年之久 。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的构想源始自民间,1988年,德国一位名叫蕾阿‧罗许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提出动议,要求在德国首都为纳粹统治时期的被害犹太人建立一个历史性纪念物,以让世人透过直观的方式,永远牢记纳粹罪行。

经过十余年的争论,德国联邦国会最终于1999年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建碑决议,并拨款2760万欧元建立这一纪念碑,这是联邦国会在从波昂迁往柏林之前通过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决议之一,明确地体现出德国对其犯下的历史罪行深切的自省和对其历史责任毫不推卸的态度。

此外,2711块水泥碑这个数字是建筑师根据纪念碑地表的面积而定的,它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与被害者数目也无关联。艾森曼的设计从根本上颠覆了纪念碑的概念,放弃了任何一种象征性符号的使用。碑面上既没有任何铭文,或包含任何对加害者控诉的文字,也没有任何图形标志,碑群中更没有一个中心标的。

不过对于大屠杀纪念碑的设计概念,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一些犹太团体指出,纪念碑的形式过于抽象,无法清晰地传达出悼念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意念。还有批评者指出,德国政府修建这个纪念碑只献给所有遇难的犹太人,而忽略了其他在纳粹政权下的受害者 。
后一篇: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2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