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是整体的称呼。具体又分为:“大吴哥”和“小吴哥”。这一篇是介绍的大吴哥。大吴哥也叫:吴哥城。在小吴哥(吴哥窟)以北两公里左右处,是一座古城。里面有数座寺庙以及祭祀台等古迹。城门也是一座历史古迹和风景线。
(1)巴戎寺是大吴哥(通王城)的中心。

(1)
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

(2)巴戎寺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

(3)
底层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看到的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图:高棉的微笑。

(4)
微笑的吴哥,也称高棉的微笑。是去大吴哥必看的景点。

(5)巴戎寺共有54座四面佛。

(6)每个面都有不同的表情。

(7)一共有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

(8)你无论置身于巴戎寺的何处,都能感受到菩萨温和的眼光。

(9)巴戎寺的建筑材料全是沙岩,据说原先是两层建筑物,用来拜祭湿婆,可是在建筑期间,改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层的建筑,似是加在两层之上。

(10)
而在第二层内墙上的浮雕,仍是有关印度教的神话。从每一个角度观看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都属宏伟的杰作,而在宏伟之中显现均衡与和谐,就更为难得。

(11)
巴戎寺的浮雕以历史为主题,尤其着重高棉对抗占婆的战争场面,而高棉的艺匠雕刻有几个特点,其中包括了在一个画面之中,常常有好几条相关的故事线在同时进行,所以常会看错故事线。

(12)

(13)

(14)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只参观底层浮雕,第二层规模和技法都稍逊一筹。

(15)游客如织。

(16)

(17)

(18)

(19)

(20)有东西南北四个进出口。沿着这样的木制梯子上下进入寺内。

(21)

(22)

(23)中国年轻的游客在拍造型艺术照?

(24)就是这个样子的。

(25)也有在这儿拍婚纱照的情侣。

(26)巴戎寺的出入口。

(27)寺外的残垣。

(28)巴戎寺的外景。

(29)
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
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

(30)
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所有来这里朝拜景点内景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国王,而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

(31)巴戎寺的外观似乎与吴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的(印度教也有须弥山,其细节与佛教的虽然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相互对应)。

(32)
(2)巴戎寺的外部古迹比粒寺:

(33)巴戎寺的城外还有一些寺庙。其中,值得一看的就是比粒寺。

(34)
比粒寺位于东梅奔寺的南侧约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通东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时期,但规模比其巨大。比粒寺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

(35)
比粒寺为古代皇族火化
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
。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

(36)
是典型塔山建筑
,基座上建造砖塔。它的结构与塔松寺很相似,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
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37)

(38)
其次,要说到比粒寺的结构了。公元1000年前的吴哥寺庙多为砖墙结构,且多为红砖。这种火红的颜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很火热,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曾经是君主的“火葬场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