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山共和国,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它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的一个加盟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共和国,科索沃的相继独立,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新的“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简称:塞黑。之后黑山全民公投要求独立,结果以微弱的优势“公投”成功,塞尔维亚和黑山分裂,各自建国。这样前南斯拉夫就完全分裂成7个国家。
我们这里说的黑山共和国就是这样独立成为一个国家的。
(1)不得不说黑山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时期,本身就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全境内大部分为山区,平原很小。故农业也不发达。独立后的黑山虽然不是欧元区,但这个国家自主决定全国使用欧元,所以来黑山旅游,它的货币就是:欧元。黑山重视旅游业,它的古城科托尔就是它的旅游主打品牌了。图:科托尔古城的城市地图。
(2)前一篇博文说到克罗地亚被波黑的涅姆城一分为二。再次进入克罗地亚后,这块克罗地亚的飞地面积不大。继续开车向前的话,2-3小时就会进入黑山境内了。
(3)由于进入多山地区,乘坐轮渡直接过去比沿着山路绕行过去要节省大把的时间。这就是去黑山科托尔的轮渡。
(4)轮渡码头不大,但有山有水,风光秀丽。
(5)从轮渡上看到的两岸山上到处都建有房屋,可以看出黑山的山地面积十分庞大。
(6)黑山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巴尔半半岛的中北部,亚德利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国家。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
293公里(海滩长度73公里 )。
(7)2006年12月,黑山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并于2008年北约峰会获得北约对话国地位。黑山与2016年5月19日签署加入北约的协议,并将于18个月后成为北约成员。图:黑山科托尔的渡轮。

(8)
城头飘扬着红色的黑山国旗告诉我们科托尔到了。

(9)
城门建于500年前,顶部本是威尼斯狮子造型的雕塑,后改成象征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则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的标志,下面的石匾刻着1944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的军队把古城从纳粹军手中解救出来的日子。

(10)科托尔城依山傍海。
(11)石匾与城徽之间的长条石上能清楚看到铁托的语录:“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你们的”。
(12)科托尔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人,一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二是完整的、从海边到山顶的城墙和堡垒。走在弯曲的街道和纠缠的小巷里,你会感觉到城区面积似乎比实际大,漫步10分钟,也许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科托尔最好的观光方式的莫过于漫无边际的散步。这张地图显示科托尔两面沿海,一面环山。背后的山上有黑山特有的城墙(类似我国的长城)。要登上科托尔的城墙的话,除了门票3欧元外,还得有相当好的体力才可以。
(13)这张图的山顶就是科托尔的城墙。当地人说一般游客的标准速度需要2个小时才能登顶。想想这次旅行接近尾声,身体颇为疲劳,决定放弃登山,只在城内转一转。
(14)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科托尔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而在佩拉斯特湾边上的圣乔尔捷、戈斯帕和什科尔皮耶拉小岛也同样是科托尔附近最著名的观光地。
(15)老城内人声鼎沸,游客如织。
(16)黑山人并不富裕,据说黑山人的人均工资为520欧元(约4000元人民币)。但作为旅游城市的科托尔的物价却不同于非旅游城市。科托尔人热爱生活,到处都是鲜花装扮。
(17)科托尔简介:该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最南端的海湾科托尔湾边,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的避风港。小城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伊利里亚人就定居这里,公元前168年到公元476年为东罗马帝国的附属国,后归属拜占庭帝国。公元1185年到1371年由塞尔维亚Nemanjic王朝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18)之后匈牙利和波斯尼亚王国短暂统治,1420年土耳其人入主,到1797年又归并威尼斯帝国,此后战争不断,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和塞尔维亚等先后入侵,写下了科托尔史上最为黑暗和困难的一页,1945年二战结束,科托尔成为南斯拉夫联盟的城市,2006年起归属黑山共和国。小城面积不大,老城人口约5,000人,78%的居民信奉东正教,13%信奉天主教。
(19)15世纪起,科托尔经历了多次毁灭性的地震和蔓延全城的黑热病,或房屋尽毁,或人畜皆亡,很多家庭因此断了香火,城市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然而重灾面前,科托尔人没有放弃,他们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家园,把历史续写到了今天。
(20)科托尔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得到提升,上世纪90年代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让这里萧条了一段时间,近年游客人数回升,渐成旅游热点。
(21)钟塔是城里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1602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重建时位置西移海边,1979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又搬回这里重建。几度修建使塔的外貌发生了变化,东、北面保留着中世纪哥特式特征,西、南面则渗透着巴洛克建筑元素。
(22)这是科托尔著名的大教堂。
(23)建筑的细节。
(24)古城内不是就会见到黑山的国旗和地方的旗帜,可见黑山人民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
(25)科托尔古城内像迷宫。到处都有中世纪的痕迹。我们一路下来看了不少的古城,在科托尔古城内有点“古城欣赏疲劳”。不过平心而论科托尔古城还是有她独有的魅力的。
(26)有一个细节,就是在科托尔古城内到处都有野生的猫群。在商店里也有猫星人的形象。
(27)原来科托尔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鼠疫,城内的居民为了根治鼠疫养了大量的猫,用来对付老鼠。鼠疫结束后,猫群就大量在城内繁殖生存。而居民对猫群也宽厚有加。
(28)城内的博物馆。
(29)休闲的居民。
(30)喷水池建于17世纪末,是当时城里唯一的供水处。城里所有居民都来这里取水。水池前的建筑为海事博物馆。
(31)古城内的街道。
(32)
(33)唯一的天主教教堂。
(34)教堂的钟楼。
(35)城内还有很多私人艺术家开设的参观景点。其实就是参观后购买他们作品的地方。价格普遍不贵,相当于旅游纪念品之类。
(36)想品尝黑山的菜肴不难。古城内到处都有这样的露天餐厅。我们品尝了黑山的海鲜饭,它是用黑米和白米,各类海鲜和红酒做成,味道还不错。
(37)苹果专卖店?iPhone7在卖?
(38)城门内是军队广场,面积不大,但在城里已是最大的广场。科托尔的市镇格局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特点,即整座城市由若干广场构成,每个广场四周环绕着建筑物,广场之间由街或巷连接。这样的布局在无公共交通的时代较好处理了市民活动空间的问题,广场既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集市,甚至还有教堂和学校,普通市民无须远走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39)这里是最有人气的“黑山料理”的地方?客人不少。
(40)这是刚进入城内时看到的一対老夫妇。有什么故事吗?不知道。
(41)科托尔的城墙内的古城不大。十分钟就可从东逛到西面,再用十分钟又可从南面逛到北面。
(42)坚韧的古城墙和山上的古城堡长城保护着古代的科托尔城。

(43)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发展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方向。这是环亚德利亚海的意大利游轮,它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克罗地亚的各沿海古城再到黑山的科托尔等古城停靠。游轮的右侧就是古城科托尔。
(43)可惜除了旅游业外,黑山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和主体产业。但是,黑山有众多的古城,其中像科托尔这样以旅游业为产业的古城,是黑山经济最活跃的一部分。
祝愿黑山发展也来越好。
下一站去黑山的另外一座古城:布德瓦看一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