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共和国的古城:科托尔
标签:
黑山共和国科托尔旅游探访文化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1)不得不说黑山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时期,本身就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全境内大部分为山区,平原很小。故农业也不发达。独立后的黑山虽然不是欧元区,但这个国家自主决定全国使用欧元,所以来黑山旅游,它的货币就是:欧元。黑山重视旅游业,它的古城科托尔就是它的旅游主打品牌了。图:科托尔古城的城市地图。
(9)城门建于500年前,顶部本是威尼斯狮子造型的雕塑,后改成象征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则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的标志,下面的石匾刻着1944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的军队把古城从纳粹军手中解救出来的日子。
(12)科托尔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人,一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二是完整的、从海边到山顶的城墙和堡垒。走在弯曲的街道和纠缠的小巷里,你会感觉到城区面积似乎比实际大,漫步10分钟,也许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科托尔最好的观光方式的莫过于漫无边际的散步。这张地图显示科托尔两面沿海,一面环山。背后的山上有黑山特有的城墙(类似我国的长城)。要登上科托尔的城墙的话,除了门票3欧元外,还得有相当好的体力才可以。
(13)这张图的山顶就是科托尔的城墙。当地人说一般游客的标准速度需要2个小时才能登顶。想想这次旅行接近尾声,身体颇为疲劳,决定放弃登山,只在城内转一转。
(14)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科托尔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而在佩拉斯特湾边上的圣乔尔捷、戈斯帕和什科尔皮耶拉小岛也同样是科托尔附近最著名的观光地。
(17)科托尔简介:该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最南端的海湾科托尔湾边,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的避风港。小城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伊利里亚人就定居这里,公元前168年到公元476年为东罗马帝国的附属国,后归属拜占庭帝国。公元1185年到1371年由塞尔维亚Nemanjic王朝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18)之后匈牙利和波斯尼亚王国短暂统治,1420年土耳其人入主,到1797年又归并威尼斯帝国,此后战争不断,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和塞尔维亚等先后入侵,写下了科托尔史上最为黑暗和困难的一页,1945年二战结束,科托尔成为南斯拉夫联盟的城市,2006年起归属黑山共和国。小城面积不大,老城人口约5,000人,78%的居民信奉东正教,13%信奉天主教。
(19)15世纪起,科托尔经历了多次毁灭性的地震和蔓延全城的黑热病,或房屋尽毁,或人畜皆亡,很多家庭因此断了香火,城市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然而重灾面前,科托尔人没有放弃,他们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家园,把历史续写到了今天。
(21)钟塔是城里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1602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重建时位置西移海边,1979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又搬回这里重建。几度修建使塔的外貌发生了变化,东、北面保留着中世纪哥特式特征,西、南面则渗透着巴洛克建筑元素。
(27)原来科托尔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鼠疫,城内的居民为了根治鼠疫养了大量的猫,用来对付老鼠。鼠疫结束后,猫群就大量在城内繁殖生存。而居民对猫群也宽厚有加。
(38)城门内是军队广场,面积不大,但在城里已是最大的广场。科托尔的市镇格局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特点,即整座城市由若干广场构成,每个广场四周环绕着建筑物,广场之间由街或巷连接。这样的布局在无公共交通的时代较好处理了市民活动空间的问题,广场既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集市,甚至还有教堂和学校,普通市民无须远走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