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奥运会旧址一瞥

标签:
旅游探访文化徐非杂谈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巴塞罗那是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故乡,是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称的国际旅游胜地。历史上巴塞罗那曾申办过1924、1936和1940年的3届奥运会,但均未成功。因而,他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举办一届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的经费预算及总投资超过了莫斯科和汉城奥运会,达到了96亿美元。其中扩建国际机场、兴建高速公路等设施占了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修建和场地整修,大会开始前各种场馆设施均达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

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全部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南也门和北也门,东德和西德各合并为一个国家奥委会、新独立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等国的奥委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苏联解体后,原有的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分散到各个独立的国家里,国际奥委会经过与各方多次协商,终于使他们聚在一起,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3国外,余下的12国组成“独联体”代表队,所需经费靠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和拉取赞助解决。图为:蒙锥克体育场座位分布图。

火炬传到主会场后,由1984、1988年两届残疾人奥运会射箭奖牌获得者,37岁的巴塞罗那选手雷波洛(Antonio Rebollo)射箭点火。只见他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然后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圣火随之而起。据说,为了表演这项绝技,他练了不下2000次。现在面对这座火炬台,再回头看看主场馆的距离,这种点火的方式真的不可思议啊。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一次发表为奥运会而停战的宣言。南也门和北也门,东德和西德各合并为一个国家奥委会、新独立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等国的奥委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从这个角度上看,蒙锥克体育场一点也不雄伟。更不用和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来相比了。但,1992年的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全部参加的一届届奥运会。在当年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战争,东西德国合并等国际大环境下,实在难能可贵。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主场地就是这个样子的。

除了时间的因素外,主体育场的时代痕迹是明显的。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令人佩服的是这么一个”历史的遗迹:居然不收门票,游客在开放的时间内随意进入参观。这点和汉城奥运会的主场地---蚕室体育场一样。蚕室体育场我前后去过两次。可惜,它已经被房地产商拆除了。
据说,在当年的奥运会的时期,这里停满的世界的豪华邮轮。现在,过去的一切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了。
前一篇:古老的法国明珠:里昂市
后一篇:西班牙巴塞罗纳的自由市场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