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之(80)“九州篇”:长崎“华人”生活遗迹
标签:
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旅游文化徐非 |
分类: 在日本的日子 |

这条大街就是通往华人居住旧址的一条路。看上去非常普通,当年华人居住的地方都不是地段最好的。

唐人,也就是华人。也就是“唐人街”(现在叫:中华街)的别称啦。

“欢迎来到唐人居住区旧址”。果然这里就是华人居住区旧址啦,巨大的宣传牌上用日文,中文和韩文写着介绍。

地图标记的一目了然。这个华人居住区旧址的景点都在这张图里面啦。

很佩服日本人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远处这座中式建筑,一看就很有历史的年头啦。这里就是唐人居住遗址的“土神堂”。

中国式的亭,院,阁,小桥很是亲切。“土神堂”也就当年华人祈求土地公公的地方。

“万年善德为良范”---两边的牌匾告诉我这儿还是华人的居住地。尽管门上写着日文“男汤”,“女汤”。也就是这里是华人洗澡的男女澡堂。

这儿有现在的建筑,破坏的华人遗址的风格,有点遗憾。不过日本土地私有,别人也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子,自然就不好求全啦。

这儿很亲切,如果不说这是日本,你一定会以为是中国城市里的一户人家呢吧?

这儿不像“唐人居住遗址”。不知道当年的华人在这里是怎么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按照刚才的“案内图”来到这里。左边是“天后堂”右边是“观音堂”。都很近,决定先去“天后堂”在回头去“观音堂”。

根据介绍,天后堂是1790年的建筑。是当时华人为了航海安全,祈祷天后圣母的祠堂。

看完“天后堂”回头看“观音堂”。很遗憾,观音堂因需要维修暂时游客不可入内。

透过院子的围栏,看到的“观音堂”。这儿是当年华人祈求观音保佑的地方。

眼前一亮,比起刚才的“天后堂”和“观音堂”的遗址,这个“福建会馆”十分气派。

可见当年福建人的势力除了染指台湾外,还沿着琉球群岛一直到达了日本四岛的最南端“长崎”。

由于“福建会馆”的建筑广大,这里设有一个展示厅。详细地介绍当年华人在长崎打拼和生活的历程。

虽然实物不多,这些照片和文字记录了当年华人来这里开疆辟土的艰辛过程。

展示室不大,但文字和史料记载齐全。




这个部分记录着当年孙中山先生在长崎进行革命活动的情况。

“唐人居住旧址”就是按照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也是在长崎的下城区的地方。可见当年华人在日本社会处于底层,社会地位不高。

感谢长崎市政府把这儿当做“市级文物”的级别加以保护和开放。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华人为了生活出走世界各地。因此,就在各国留下的“唐人”的足迹。

当年的“唐人”就靠三把刀(剃刀,菜刀和剪刀)从事理发,餐饮和裁缝工作生存在世界各地。“唐人街”就是华人打拼遗留下的,至今还是外国人品尝“中华料理”的好去处。
日本的三大“唐人街”:“横滨中华街”,“神户南京町”和“长崎新地中华街”都是早年华人在日本拼搏的结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