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浓的“大阪城公园”和金碧辉煌的“天守阁”

标签:
日本大阪旅游探访文化 |
分类: 在日本的日子 |
在日本很多的古城保存完好。
“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坂”,维新后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阪”,“大坂城”也因而更名为“大阪城”。一般讲述更名前的历史时仍会以旧写“大坂城”称之,以示时代区别。
大阪城矗立于上町台地北端,北临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为羽柴秀吉在大抵统一日本后所建,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曾多次毁于天灾兵祸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为昭和年间以钢骨钢筋混凝土复筑,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图:大阪城的城廓。
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并且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的劳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个长达
12
公里
的石墙,估计约动用了 50
万块的石块。
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虽然经过战乱,但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怀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其它如大手门以及多门箭楼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颇值得观赏,除此之外,在樱门的部分则有一块约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块,更让观者匪夷所思,到底当年是花费多大力气与血汗才得以镶钳竖立在石壁之上。
在天下统一的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丰臣政权的中心。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坂城成为江户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图:大阪城公园里的“小火车”。
现存的大阪城为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有风景秀丽大阪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它以天守阁为中心,位于大阪市的中央区,是大阪的象征性景点,也是游客们在大阪旅游的必到之地。
大阪城的蛸石,肥后石等花岗岩都要从小豆半岛装船,用海中吊挂的方法运输,再从陆地上使用修罗车和原木滚木。
公元1615年,原大阪城与丰臣一族毁于战火,后德川家康增建后才有今天的面貌,1997年的大阪城已规划成为公园,作为市民休闲的场所,大阪城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美丽壮观的天守阁是昭和六年所重建,大手门、樱门、橹、焰硝藏、金藏和金明水井户屋形等成为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江户城的石头多数是安山岩,是从小豆半岛运来的。在砌墙时首先用长方形边石打基础,再在上面筑石墙。其方法大致有三种。毛面砌法:没有加工的自然石料的砌法。庆长之前普遍采用。在石围墙表面的间隙砌上石头,外观虽很粗糙但十分坚固。由于没有固定的方法,也叫乱石砌法。
走过石桥就进入大阪城内城,循着步道经过一片有六百株的樱花林,即可达天守阁,阁内已改为博物馆典藏著大阪的历史资料,1997年3月完成天守阁的整修,并将城迹修建后增添市民之林、纪念树之林和运动场,成为拥有丰富绿地的市民绿地。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长约7.8公里,与江户城初期(内郭)相当(江户后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长约15.8km)。在丰臣时代,大坂城曾经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城郭。
天守阁下的城墙也是十分雄伟的,因为1吨左右的大石头需要很多,所以其调度很重要。
位于大阪城公园里的“大阪市立博物馆”。
在大阪城公园最夺目的还得是公园中央耸立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远远望去就已十分壮观。此天守阁亦为后人仿制丰臣秀吉时期的天守阁重制,虽为重建,却不失曾经的风采。
大阪城天守阁本来是于十六世纪由丰臣秀吉所建。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经过 1997 年重新翻修之后,天守阁有着白色的墙面配以绿色的屋瓦,并在每个飞翘的檐端装饰着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与龙头鱼身的金鯱(有防火之意)的动物造型,看来相当金碧辉煌,也仿佛重现当年丰臣秀吉壮阔的雄心与曾有的辉华。
天守阁指的是大阪城内主要的建筑主体,而天守阁则是经过 1931 年模仿丰臣时代的天守阁外观所建造的。高 13 公尺 的天守台上矗立着高 39.8 公尺 的天守阁,最高的第八层楼上则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层楼则展示了包括各种的武器、丰臣秀吉的木像、书简、以及以模型展示当年作战的作战图等,还有以电视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绘丰臣秀吉的一生。
除此之外也呈现了大阪城复原之后的模型。在
2001年开放的大阪城历史博物馆,是一处真实再现从古代至近现代共4个时代、让游客亲身感受大阪城市历史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