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首都:华沙

标签:
波兰旅游探访文化徐非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华沙是历史名城,在二战一度被占领。而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从公元10世纪起有居民点,13世纪获得城市资格,15世纪城市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历来都是波兰最大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不过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华沙,还被誉为“绿色首都”,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全市面积512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公园65处,条条大街绿茵葱葱,绿草坪和小花坛星罗棋布,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全市共有绿地面积1.2万多公烦,约占城市总面积的27%,人约占有77.7平方米,遥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华沙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17℃,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30℃。平均雨量每年680毫米,7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
华沙古城的重建,要从二战前说起。当时希特勒叫嚣:要在短期内消
灭波兰。波兰人非常气愤,但当时波兰统治者懦弱无能。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房屋街道虽然毁了,但它的形象资料保存了下来。
战后在重建华沙城市时,苏联人主张要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华沙。而许多华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议论纷纷,华沙大学的师生们把战前画的老城市图纸拿出来展览,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恢复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并最终迫使政府改变了原来的决定。
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城集市广场是华沙老城的中心广场。18世纪前一直是城市的中心,举办集市。如今广场周围是餐馆、礼品店,咖啡馆。
果然,在华沙的老城区有很多这样的商店。价格很便宜,值得一买。
波兰式的餐厅。波兰人吃饭时先喝汤,汤的种类有甜菜汤、蛋花冷汤、高丽菜汤、大麦汤有的大麦汤还加上蛋和香肠。主餐的种类有不少,常见的有:高丽菜卷,内包米和肉;炸猪排;薄饼和软起司(Nalesniki);以及各式的洋水饺,种类有肉、马铃薯、起司或蓝莓等。
城堡广场(Plac
Zamkowy),广场中心耸立着泽格蒙特三世瓦扎的圆柱纪念碑,是由瓦迪斯瓦夫四世为纪念其父泽格蒙特三世瓦扎迁都华沙于1644年兴建的。
圆柱高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圆柱上的泽格蒙特三世头戴王冠,身披战袍,手执利剑和十字架。传说国王宝剑的指向分别代表:向上指象征胜利和幸运,向下预示厄运和衰亡。
波兰人的生活在欧洲并不富裕。在德国就有很多波兰人从事垃圾清运和建筑装饰等体力工作。
中国商人无孔不入。在华沙就有中国商人的“商品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