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高迪的作品“桂尔公园”和街景一瞥

标签:
西班牙巴塞罗那旅游文化徐非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1)高迪先生的设计:“桂尔公园”: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的东北部,其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但是本地的加泰罗尼亚语则在整个地区通用。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的港口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有汽车、重型机械、化工、精密仪器、纺织等工业部门。巴塞罗那港还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装箱集散码头,巴塞罗那港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年入港船只为8000艘,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
这就是“桂尔公园”。高迪把这一大片山地划分成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接着浩大的建筑工程就开工了。正是在桂尔公园这里,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构成诗一般的意境。按建筑师的意图将成为未来居民休憩场所的中央广场,建有柱廊,但其中的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
这里的人工景观看上去比自然景观还要自然。色彩及线条的运用也发挥到了极致。在公园漫步将是沉浸在现实主义的绝佳方式,透过公园的高处还将看到城市全貌。
公园里的小贩们把照相用的三脚架和太阳伞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商店”了。
时常有音乐人在这里弹琴吟唱。这是高迪在1900年受邀开始的为富人创造的花园城市,虽然在1914年被放弃,但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内创造出的童话故事一般的场景。高迪博物馆也在这里,在此,高迪度过了生命的最后20年。
人人都说: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德国人矜持,西班牙人奔放。在这里就能区分出来。
奔放的西班牙歌曲很好听。就像斗牛士的歌曲一样,富有战斗韵味。
桂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原因很简单:巴塞罗那人不想天天爬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图为:巴塞罗那桂尔公园最大的广场。
这就是“桂尔公园”的平面图。有句话说:你来到巴塞罗那必须先了解高迪,要了解高迪先到桂尔公园。
这就是看上去不起眼,而处处有高迪先生身影的“桂尔公园”。
(2)高迪与巴塞罗那

米拉公寓位于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1910年建成,这是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富豪米拉先生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同时为了和富孀
米拉之家的拱顶,呈现抛物线或悬链线的形状米拉之家是高第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这是巴塞罗那最为著名的街道。当罗马人到达这里时,兰布拉大街还是一条淤泥充塞、流动迟缓的河流。阿拉伯语中,Rambla就是“沙子”(Raml)的意思。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行为艺术者以及各种商店、小摊、餐馆让这条街充满活力。这条大道林荫密布,尽管已不是当地人闲逛的首选,却从未降低游人对这条街道的喜爱。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向下一直延伸到港口区的这条长长的“缎带”共有1800多米长,主要分成5段,尤以花卉街和鸟市所在的街段最为闻名遐迩。兰布拉大街本身就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各路流浪艺人进行各种游艺表演,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沿街林立,云游其中,浑然忘记了时间的流失。
街景(2)--古老的电话机,在手机普及的今天,还有人会用吗?
街景(7)---加泰罗尼亚广场(Plaça
街景(8)---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广场和Gran
街景(8)---广场雕饰。
街景(18)
街景(23)---这就是巴塞罗那队的主场:诺坎普球场。我在以后的博客里有专门的“博文”介绍。
街景(24)---这就是西班牙广场,巴塞罗那的主要游览景点。我在以后的博客里有专门的“博文”介绍。
街景(25)---神圣家族教堂,这就是高迪一生未完的作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开始建造),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我在以后的博客里有专门的“参观记”。
街景(26)---这里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场址。我将在以后的博文中介绍。
街景(27)---巴塞罗那郊外的“黑圣母教堂”,美丽云海堪比中国的黄山,美不胜收。
下篇博文就是:巴塞罗那郊外的“黑圣母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