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高迪先生毕生未完工的“神圣家族大教堂”

标签:
西班牙巴塞罗那旅游文化徐非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神圣家族大教堂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街道里。但只要你到了巴塞罗那,就能远远地看到她。
围绕神圣家族教堂曾有过许多争论。有人取笑它只不过是“一堆石头”。也有人赞叹它是“能够让人狂喜心碎的建筑”。如今这座未完成教堂已成为建筑爱好者的朝圣目的地,去巴塞罗纳的游客不会忽略的景点,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神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
建立教堂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原计划不仅有教堂还有相应的学校、工厂、会议厅等等。教堂的位置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神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该教堂是一座象征主义建筑,分为三组,描绘了耶稣基督的诞生、受难及复活。它的4座尖塔代表了代表圣经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以及若望的大塔楼。
北面的一座后塔将有140米高,代表著圣母玛利亚。其余塔分别置于各立面共12座塔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分别有100米或110米高,共18座高塔。教堂墙面主要以当地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正面的三道门以彩色的陶瓷装点而成。整个建筑华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2010年这里已经成为一间小型的博物馆。
高迪早期作品都有精心绘制的图纸,以后仅画草图,主要靠模型推敲设计,在漫长的设计周期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几乎是无止境地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是名副其实的研究性设计。教堂设计的后期反映高迪的创作思想进一步发展,造型趋向纯净、抽象和粗犷。可惜高迪并没有将设计最终完成,未完成的教堂已成为建筑艺术上的重要里程碑。
初期设计人是教区建筑师维拉,教堂风格是学院派的新哥特式,并于1882年奠基,由于基金会与设计人有矛盾,1883年改由年轻的高迪设计,高迪才过而立之年便接下如此重要的工程确实不简单,谁知这项马拉松式的工程竟耗费了高迪几乎毕生的精力。直到1926年去世时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
高迪接手任务后首先研究了教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地位,根据景观需要,高迪建议在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以获得最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又尽量少占城市用地。从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面上修改,不敢做太大变动。
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代表耶稣和他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难怪詹克斯一再把高迪推到后现代建筑的鼻祖。
令人不解的是教堂至今始终不停地在建设,据说是根据高迪艺术传人的理解在进行,连天才本人还不满意的作品,一般传人怎么有能力去完成呢?
这组模型展示神圣家族大教堂施工演变的过程图。(1889年-1893年)
2020年-2026年(也许会延期到2030年)的施工计划。
说到底,谁也不知道将来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是什么模样的。我只能说,我现在看到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就是我拍摄的照片的这个样子。将来?谁也不知道。
神圣家族大教堂的墙上伸出各种怪兽滴水嘴、蜥蜴、蛇和蝾螈,还有其他许多雕塑。教堂的4个空心塔高耸入云,看上去就像是被穿透了数百个孔眼的巨大蚁丘。塔顶形状错综复杂,并且各色花砖来加以装饰。每个塔尖上都有一上围着球形花冠的十字架。这些塔几乎都有章鱼足状的外观。整个建筑没有采用直线条,看上去栩栩如生。
高迪将“诞生立面”安排在教堂东方,自有其喻义;每早由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著“诞生立面”,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奇迹。不管熟不熟悉圣经故事,门上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繁复的细节,都会教人啧啧惊叹。据说高迪为了要求雕像的姿势、律动都和真人一模一样,还拿人骨做研究;雕像的脸孔也不是凭空想像,而是由街上找来模特儿,再依照片去制模。在其中一扇门两旁各有一只海龟背负著侧柱,是高迪引东方海龟有长寿之意,象征着耶稣永生。

可以神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个人的杰作。说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