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2012-12-16 19:30:47)
标签:

瑞典斯德哥尔摩

旅游

诺贝尔奖

徐非

杂谈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瑞典“瓦萨博物馆”位于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瓦萨沉船博物馆”是瑞典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一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

  如果说一条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那这条船就一定是“瓦萨号”了。所知瑞典的最著名的船,一是“哥德堡号”。另一条就是“瓦萨号”了。作为起源于蛮荒的北欧国家,他们的祖先一直是靠劫掠别人生活的。在南欧人的印象里,他们一直是两头长角、手持巨斧,乘坐两头尖的海盗船的形象。而造船业也是一直有独到之处。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做为一艘著名的古战船,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 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当国王得知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为了建造这条船,成为海上霸主,消耗了瑞典全国一半的国库积蓄。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1628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的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行驶数百米,一阵微风吹来,“瓦萨号”战舰摇晃了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当时为追究“瓦萨号”沉船的责任者,瑞典曾喧闹一时,但最终不了了之。更加不幸也令人不解的是,沉船位置后来竟然被人遗忘,以至于在之后300多年的时间里瑞典政府多次想打捞这艘沉船而无从下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先进手段,“瓦萨号”的沉船位置终于被确定。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瑞典政府组织人员,并邀请了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打捞团队,将这艘充满中世纪古老风情的沉船整体打捞出水。这艘在水底沉睡了 333 年的战船才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和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和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1964 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了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能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的布局,沿船体四角设了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的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一走进馆内,即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将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图为:该船的全景模型。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打捞现场的打捞船和施工的模型。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第一斜桅下蹲着一具巨大的金狮塑像,船尾龙骨有 6 层普通楼房那么高,分 50 多层,精心雕刻700 多件雕塑品,简直可以和瑞典皇家宫殿媲美。这些涂色或镶金的雕塑品,有威武的戴盔披甲的骑士,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有挥剑砍杀的罗马士兵,有神话里的各种人物,有形形色色的纹章和基督教的“圣经”,还有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裸女。雕塑品的最上部,则是被烘托着的满布金箔的瑞典皇家盾形纹章上的两只雄狮。远远望去,这一切是那么的瑰丽多彩,金碧辉煌,寓威严于富丽之中,真不愧为是显赫一时的战舰。图为:该船的复制模型。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在当时的技术能力下,潜水员就是穿着这么笨重的潜水衣下海进行探摸的。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该船的截面图。底层为压船地的“压重物”,但是,当时瑞典追求炮火威猛,于是把上层的二层和三层布满了大量的重炮,并一字排开。造成的头重脚轻的现象,于是船翻人亡。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打开的窗门就是重炮射击的出膛口。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打捞出水的缆绳。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缆绳的切面图。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舰旁的展览室里,陈列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原“瓦萨”号舰上的实物,其中有帆、炮、人体骨骼、水手服、工具、金币,甚至牛油、罗姆酒(一种甜酒)等。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随船的应用工具。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副图显示当时建造这艘重舰的施工现场。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建造的过程(1)。建造前,需铺设的龙骨(模型)。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建造的过程(2)。铺好龙骨,还要进行整体骨架的建造。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建造的过程(3)。整个架构为全木结构。反映了当时瑞典造船的精湛技艺。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建造的过程(4)。整个船的骨架就是这样建造好的。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建造的过程(5)。然后是外观的雕塑和细节打磨。最终完成这艘坚船利炮的“大船”的建造。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远远望去,“瓦萨号”的这一切是那么的瑰丽多彩,金碧辉煌,寓威严于富丽之中,真不愧为是显赫一时的战舰。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共有5层甲板的军舰,上面有64门大炮。第一斜桅下蹲着一具巨大的金狮塑像,船尾龙骨有6层普通楼房那么高,分50多层,精心雕刻700多件雕塑品,简直可以和瑞典皇家宫殿媲美。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载着瑞典国王的霸主梦沉了。耗尽了国力的瑞典也从此告别武力,而丹麦取而代之。3个多世纪过去了,世事沧桑,北欧国家以其高收入、高福利、高寿命,和廉洁、幸福和众多的设计人才而闻名于世。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那曾经的荒蛮、血腥。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瓦萨号”战舰不仅是世界上被打捞起来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战舰,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船上装饰的各种精美雕饰(木雕工艺令人赞叹)表现了在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影响下的瑞典所流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即使从五层楼高的顶层也只能拍到船的一部份。可见整个“瓦萨号”船的高大威武。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瑞典的专家、工人采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将“瓦萨号”古战船恢复了原面貌。修复后的战船中,原始残骸占到了95%,从水中捞出的万余件船体附属部件和700余件雕塑经过防腐、防缩处理之后,也都放回到船上原来的位置。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瓦萨号”复制品中的大炮位置图。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据说这样的大炮每座有近一吨重。大炮太重,并且是上下两层同等数量的布局,是造成大船倾覆的原因。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按比例仿制的人偶(军官、水手、商人、官员等)。这完全是一幅古老中世纪船上生活的真实画卷——一群水手正在推磨、酿酒、擦拭大炮,一些军官正在喝酒、谈笑,每个人都在热切的期盼即将到来的首航,每个人都沉浸在即将领受到的巨大荣誉而完全无法感知命运的多舛和无情!


瑞典: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参观记
这是每层船舱船员工作分工的场面。

“瓦萨号”战舰不仅是世界上被打捞起来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战舰,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船上装饰的各种精美雕饰(木雕工艺令人赞叹)表现了在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影响下的瑞典所流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难怪一直到今天,瑞典人依然以这座博物馆和这条古战船为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