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自由市场”拾趣

标签:
芬兰赫尔辛基旅游文化徐非自由市场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这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条繁华大街。芬兰由于历史原因在北欧四国中,经济和发展相对来讲是最落后的一个国家。为摆脱这个尴尬,抱欧盟的“大腿”,芬兰放弃了本国货币,加入了欧元区,成为北欧四国中唯一使用欧元的国家。但这一步似乎也没走对,“欧元”危机以来,芬兰经济备受打击和折磨,而丹麦,瑞典和挪威三国却很健康。
照片中的左右两座大楼您能猜出它是什么办公楼吗?我想您肯定猜不出。右边的是“芬兰总统府”,左边的是“芬兰国家议会大楼”,您猜到了吗?这两座大楼就位于我乘坐的油轮码头的对面。所以,我就决定来此地看看。今天是周六,总统府和议会休息,国旗没有悬挂出来。也无法进去看一看,很遗憾。但是,总统府对面的“码头市场”非常热闹,是我意外的收获。
刚进入“码头市场”,就被颜色鲜艳的摊位吸引过来。一看,就是我们过去手工制成的手套和袜子。两位芬兰老太太,一边现场织着,一边用芬兰语聊天。
仔细看了看,手工技术的确一流。本想问问价格,一来她们在热热闹闹地聊天,二来我也无购买的意愿,就不便打扰人家了。突发奇想,如果芬兰需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的话,中国可以向芬兰提供2亿多人的“熟练工”,哈哈。
这些也都是“手工作品”。在芬兰,由于人们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世界一流,这些手工作品的出售,往往都是家庭妇女的一种爱好和与人交流的方式。
芬兰靠近北极,冬天极其严寒。所以,很多防冻防寒的用品很有“人气”。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真皮”。而且,皮质和手感极其好。可惜,我冬季用不到这些。
芬兰和挪威一样,森林遍地。因此,木制品业很多。这些,木制品可玩可用,价格8欧元到10几欧元不等。这个市场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一般能降到20%-30%左右。
各种道具也质量上乘,刀鞘也都是用真皮制成。而且,大小尺寸都有,是狩猎时的好帮手。
一块整地鹿皮,开价70欧元(560元人民币,7000日元左右),贵吗?买回来后除了直接当沙发坐垫外,如需其它用途的话,需要再加工哦。
首先,这些手套的样式你喜欢吗?再次,这些颜色你喜欢吗?材料是鹿皮和其它北极动物如貂皮等,价格是20-28欧元(230元人民币,2300日元)。
还有这次些保暖鞋垫,围巾,帽子等,不要以为它们做功粗糙,这些毛线可用的是鹿绒和水貂的混纺毛线啊。
里面是以卖食品和芬兰菜材料为主。正好,我也想了解了解芬兰人的食物结构情况。
但与内陆欧洲国家不同的是,无论是鱼子酱或是其它调味,多采用波罗的海无污染的海制品。我光从厨柜里散出的“好闻的”、“海腥”味就能判断出。
售货员正在把刚切好新鲜的三文鱼摆进冰橱窗里。看着新鲜的三文鱼,我不禁有了品尝生鱼片的欲望。虽说挪威的三文鱼世界闻名,但芬兰和挪威同在波罗的海,应该也不错。谁知店员听我让他把三文鱼切成一片一片生吃后,眼睁得大大地,盯着我看,好像我是直接吃生肉的老虎或狮子,连连说“NO,NO”。况且,他这里也没有酱油和芥末,只好作罢。
店员告诉我,这里的三文鱼酱涂在面包上很好吃。但,要想吃烧熟的三文鱼的话,去“码头市场”吧,那里有很多专卖三文鱼饭的摊头,三文鱼非常新鲜。
仔细看看,这里的海鲜酱和海鲜制品的确很美味。可惜,作为一个游客无法像居家生活一样买回去“料理”。于是,决定在这里转完一圈后,再返回“码头市场”。
出了室内市场,再次回头赶往“码头市场”。其实,“码头市场”和“油轮码头”所在的港湾,就是赫尔辛基市内的一个“U”型状的海湾。在这个“U”上,依次有高级宾馆,饭店,跨国公司的芬兰总部,芬兰的国家工作机关如:总统府,议会,赫尔辛基市政府及许多国家的大使馆等,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还有点类似上海的“外滩”的功能。
很快就又回到“码头市场”。穿过上面介绍过的“手工生活用品区”后,很快就找到了“三文鱼”。哈哈,一问,还是不能让我生吃。于是,打消计划中的品赏“北欧生鱼片”的计划,连去挪威“生吃三文”的计划,也一并勾销了。想起了早年在日本生活时记住的一句话:“入乡随俗”。
看着“三文鱼”以外品种繁多的“芬兰料理”,真想每一样都品尝一下。可惜,北欧人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一份就是一份,还没有“大、中、小份”之分,这里更没有试吃的习惯。
这样一份的量就能吃个大饱。价格吗?哈哈,贵。只能讲北欧是高收入高物价的天堂。不能用德国和法国,意大利的物价来衡量它。
由于是周六,又是位于热闹的油船码头。游客很多,生意也非常好。转了十几家,都没有空座可入。
终于,来到这家,前面客人刚走,于是坐下。直接点了“三文鱼”,不久就端上来了。怎么样?有上下两大块,可惜下面哪一块照不出来。价格12欧元(100多元人民币,12000日元)。后来才得知“三文鱼”在北欧是很便宜的食材。我点的“三文鱼”是便宜的,其他的“芬兰菜”要15-18多欧元呢。但,啤酒有点贵(可能课的酒税太重),喝上两杯和吃三文鱼的价格差不多少了。
“三文鱼”不仅新鲜而且全部现做出来。味道也的确很地道,比起“生吃”来,加工过的三文鱼味道多重。
问了下这位小伙子,单买两块三文鱼可以吗?对方点了点头。于是,又再单独只买了两大块烤三文鱼。佐料和调料自己配,在海边坐下,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品尝,味道很美。也算给自己的“生吃三文鱼”的计划,划了句号。在此后的瑞典和挪威的行程里,我再也不去寻找所谓“三文鱼”的餐厅了。这样反而有机会吃到很多的当地料理。还是那句话:入乡得随俗。
这就是“三文鱼”的价格。不知道是“1公斤”的价格,还是切好的“一块”的价格?
酒足饭饱后,就要离开这“码头”去看看真实的“赫尔辛基”了。把照相机的镜头拉近,远远地看到我晚上所“居住”的油轮安静地停在“邮轮码头”上,邮船里面有我一片属于我的天地,心里顿时就有一种安全感。虽不是“家”,但此刻在遥远的异国芬兰,它就像一个“家”,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