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非
徐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67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2012-06-04 09:28:48)
标签:

奥地利

维也纳

教育

旅游

欧洲

视点

文化

休闲

徐非

杂谈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70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时代的代表性公共建筑物,欧洲著名博物馆。在奥地利维也纳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馆的正门前有玛丽亚·特蕾西亚雕像。1891年对外开放。主要收藏哈布斯堡家族的财宝和艺术品、斐迪南大公在安布拉斯城的藏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藏品。收藏极为丰富,达数十万件。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每当到夏天夜晚公园便会举行音乐会,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脱颖而出的乐者。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这座建筑是奥地利议会大厦。也是奥地利最高权力机构。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进去转了一圈,拍了许多纪念照后,忽然想到我在的地方是一个国家的议会大厦啊。根本没有了中国政府和权力机关的那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警卫人员和善而友好,只是看着每个游客。一时间感到“权力和威严”是一种人为造成的。再国内“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句话听起来很舒心,但离老百姓的距离却是那么遥远。而在这里“权力”这个词的确没有那么神秘,的确是人民赋予的。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有个细节:维也纳的自动停车收费,采用的是“太阳能”电源,环保有节能。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垃圾箱与众不同的是有一根香烟形状,过滤嘴的部分就是烟缸,供行人熄灭烟头用。这个造型很有创意。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维也纳的街景之一。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出地铁站看到的街景。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站上去这个磅称还能用。不知放在这里干嘛用的。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史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一九九七年,史蒂芬大教堂庆贺了它八百年诞辰的纪念。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后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
史蒂芬大教堂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维纳纳除了发达的地铁网外,地面上到处都有这种“有轨电车”,出行的确很方便。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维也纳的另一处街景。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冷战期间,西方情报人员通常在维也纳聚集。奥地利因其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毗邻而对情报机构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维也纳就被称为间谍之都,但从90年代起尤其是前苏联解体以后,奥地利不再是西方国家的情报瞭望台。间谍们开始转移至东欧地区。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可能是气候的关系,维也纳的地下很繁华,商店林立。但走上地面就显得古朴和宁静。

奥地利:金色的“维也纳”这就是世界闻名的“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被称为“金色大厅”,它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有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1个110人的乐队。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的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