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妓院”的合法保留地:探访“飞田新地”之“现地篇”

标签:
日本大阪旅游文化休闲 |
分类: 在日本的日子 |
这里就是刚进来时看到的“飞田联合事务所”。是本区域内所有“店铺”的联合体的办事机构。
虽说这里的“妓院”在法律上完全合法。但,管理这片“热土”的“某某组”,不想让这里太过刺眼。他们在这里以“料理店组合(工会)”的名义运行。也就是在这里经营的都是“料理店”。连这张公开的图,也是以“某某商店街”的名义贴出来的,但你所能看到的每个“店”的名字都在其中。我后面介绍到的“吉祥”店名,就在这张图中“阪神高速”几个字的左面。而右上角的署名也是“飞田新地料理组合(工会)”。
在这里转来转去的几乎都是男性。偶尔也有女士从这里经过,我分析经过这里的女性一是年纪比较大的,二是在这附近居住的。我没看到一名年轻的姑娘从这里走过。
这里的每个“店”都和早期日本的“妓院”有着相同的结构。就是每个“店”都有一位“妈妈桑”负责招徕客人。而“花姑娘的”(中国人叫“失足妇女”),端坐妈妈桑的侧后方。
妈妈桑和“花姑娘”的关系情同母女,一般一个店里就是一位“妈妈桑”和一位“花姑娘”。即所谓的“一屋一凤”。
我每走过一个“店”门口,就会听到里面的妈妈桑从店里,叫我“欧尼桑”。刚走过,又是从后面喊道“回来,请回来看看......”等等,就不知道当她知道我是个中国人后,还会不会这样招呼我,能否接待我?这里每个“店”都非常规矩,叫喊拉客归叫喊拉客,但语气非常客气。每家“店”从不出门追赶客人或声音过量。看来规矩和管理的确不一般。
灯笼里亮着灯的是今天正在营业的。没亮着灯的则是今日“不方便”或“休息”地店铺。
这张照片是得到妈妈桑的允许特别拍得一张。那时我刚好转到这里,看见一“老兄弟”正在这里交谈。等我走到尽头往回走时,这位“老兄弟”还在这里“磨蹭”,于是凑了上去,和妈妈桑一起把这“老兄弟”给“搓”到了二楼。
有“客人”的店铺,同样把外面的灯笼的灯熄灭。以便让走过来的客人知道这个“店”现在有“客人”。
一路看过去,亮灯的灯笼可真不少。经济不景气,据说来这里的客人数量大大地减少。而这里又有不成文的规矩“不接待外国人”。当然,如你的日语完全没问题,或妈妈桑特别允许的话,亚裔(特别是东亚)的外国人是可以进店当一回“荒地(皇帝)”的。
这位客人还在穿鞋,灯笼的灯就又重新亮起。看样子,竞争还真的很激烈,突然想到上海的差头(出租车)司机和我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多拉快跑”。不知这里有没有“份子钱”。
需要介绍的是,这里每个店的“花姑娘”的装束都各不相同。有的打扮成“学生”模样,有的是“白领”,还有
的是“和服”打扮等等。这里有胖有瘦,高矮等都各不同,可以说只要社会上能看到的姑娘的打扮,这里应有尽有。尽可能满足各种“客人”喜好的口味。
很遗憾,我没有马赛克的技术,不能把“妈妈桑和花姑娘”照片贴出来,这是我的底线。只能在妈妈桑和“花姑娘”陪“客人”上楼时来张店铺的“感官”照。在每个“店”里,一般“妈妈桑”坐在前面,“花姑娘”坐在妈妈桑的后面。拉客和价格等等都不用姑娘操心,一切“妈妈桑”说了算。所以,“妈妈”这个词用在这里是相当贴切的。
正如各位所看到的一样,在这里每个店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有些是“花姑娘”的艺名,有些是这些店传承下来的名称。看到一家叫“吉祥”的店名,很是亲切,但走进一看,姑娘不算太“吉祥”。哈哈。
远处有辆汽车在这里来回转,我估计是“管理员”在巡视各个店铺的情况吧?想起来之前,日本朋友的提醒,不进店的话,就不要再这里转的时间太长。于是决定撤退,一看表,已经在这里转了快30分钟了。
回头看着这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街”,亲身经历的这短短的“日本古妓院游”,真的很佩服日本政府能把这里作为一种“古”文化的一种保留下来。也很佩服“黑社会”能把这里管理的井井有条。只要你不带有邪念,用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的话,你就能体会到一种“历史的传承”,不是吗?其实,这些东西在中国的各朝各代都有,只是现在消失了而已。
★(注1)如你想去“飞田新地”看看的话,如何前往?请看前一篇博文:日本古代“妓院”的合法保留地:探访“飞田新地”之“路线篇”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1d04e010118nm.html
★(注2):这些照片的均有本人拍摄。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