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2019-09-12 15:18:17)
标签:

旅游

青草记

新疆

坎儿井

分类: 旅游见闻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新疆少雨,只要有绿洲的地方,就少不了人工浇灌。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方式,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我们来到坎儿井,首先看到的是竖井,鲜红的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来这儿的游客较多,大门外拍照竟要排队,本想出来再拍,结果从出口直接走了。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进入暗渠也就是地下渠道,可以看到渠水正在缓缓流动,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多彩。而供参观的通道看来是后建的,比较高大宽敞,同真正的暗渠形成鲜明对照。坎儿井里面阴凉舒适,外面的炎热狂风不会影响水份大量蒸发,因而水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暗渠与地面渠道相连,再流进"涝坝"(小型蓄水池),有了水的滋润,"涝坝"旁的花草树木长得格外茂盛,若不是抬头看到戈壁和沙漠竟疑似到了江南。参观了坎儿井博览馆,才真正弄懂了坎儿井开发利用的构造原理。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地下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往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然后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坎儿井边有一个葡萄园,经过井水的浇灌,葡萄挂满了枝头,绿油油的煞是可爱。要是到了成熟期景观一定更漂亮。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景区出口有一大片树林,新疆这种树很多,高大笔直。树旁有一舞台,团员们合着音乐自已在上面表演了起来,一曲舞罢,竟有人问还有节目不?怎么只跳这一会儿?有几处盖着新疆特色花布的台子,可以自由的坐在那里歇息和拍照。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新疆游(26)——坎儿井

  
    出口处有一个小巴扎,主要卖旅游产口和吃的喝的,团员们对牛肉干、杏干、梅干等新疆土特产很感兴趣,一起砍价一通狂买。新疆这点好,大多数地方买了东西都可以马上办快递,而且快递费不贵。有一种雪山野杏明黄色,60元一公斤,买了一公斤,回来都说好吃,只叹买少了。有的衣帽纱巾等物品,如果看了问了试了不买也没关系,老板多会笑着迎送。
    


附:坎儿井简介: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古称“井渠”。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面灌溉、使用。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竖井

  先说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暗渠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龙口

  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

明渠涝坝

  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