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蔬菜(2)转基因蔬菜的利与弊
前文发出后,有朋友提到了转基因的利与弊,其实前文也是别人的观点,我只是归纳了一下。所以转基因的
利与弊,我还是只能归纳,作为资料了解和保存。
转基因蔬菜有利的方面
1 、目的性强,育种时间短、收效快。
过去改变蔬菜品种的主要途径是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很长,并且杂交出来的新品种不易控制,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比如我的自留种丝瓜,每年选取结瓜部位低、形状长而壮、无病虫害侵蚀、摘取时间适宜,才能获得满意的丝瓜种子。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
2 、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
传统的蔬菜育种只能在同种同属中进行,比如要改良番茄,只能是番茄对番茄。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蔬菜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蔬菜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 、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蔬菜新品种,可以减少蔬菜对农药、化肥的依赖,降低蔬菜种植成本,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蔬菜的质量。例如:土豆植入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三成的减产。阿根廷播种转基因黄豆后,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数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4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蔬菜。
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大豆;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
5 、转基因蔬菜让人们四季尝新。
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
转基因蔬菜不利的方面
转基因蔬菜也有缺点
1、增产受环境影响。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2、转基因蔬菜可能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3、转基因蔬菜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
4、转基因作蔬菜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
5、转基因作物蔬菜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目前,墨西哥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暂缓进口转基因食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明确贴上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
附:最新消息:转基因作物20年 产量不增反减
转基因技术诞生20多年,关于其收益和风险讨论越来越激烈。
今年7月13日,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他们一致表示,转基因作为食品对人体不安全,释放到环境对环境不安全,而且也没有兑现当初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的承诺。
作为最早进行转基因棉商业化种植的国家,印度目前绝大多数的棉花都是转基因棉,而且95%的种子集中在孟山都公司手里。资料显示,孟山都公司是一家跨国农业生物科技公司,其生产的旗舰产品Roundup是全球知名的草甘膦除草剂。该公司目前也是转基因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100%的市场份额。
5家公司垄断转基因种子。
来自印度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范达瓦·席瓦在演讲中证实,印度的棉花种子被孟山都控制后,种子价格上涨了80倍。世界上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抗虫和抗除草剂作物,转基因棉则是植入抗虫基因减少虫子的损害而间接提高产量。席瓦说,印度用了这些转基因种子后产量不增反降,联合国相关专家仔细地研究了过去20年方方面面的情况,他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案例能够证明转基因对提高产量有好处,“单一技术没法增产,就算有6~8个基因的叠加仍然不会解决问题。而且转基因带来了生态方面的负面灾害。”
席瓦说,“转基因的承诺没有实现,但是风险日益增加了。转基因导致农业生产多样性减少,而且所有种子转基因化种子公司都要收专利费和使用费,这就像地主收农民的租子,更重要的一点是食品更加集中化了,因为只有5家公司控制了种子。”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时,席瓦说,“主要是转基因种子根本没法接受土壤和气侯的变化,这是非常糟糕的种子,纺织业也不欢迎,目前印度政府在补贴,也就是说我们政府帮助农民提高市场价格,农民愿意种一些BT棉花。”席瓦还提到,除了转基因棉,转基因公司的玉米还对印度农民产生了400亿卢比的经济损失。
转基因技术影响作物产量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杰克·海尼曼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他同样不认同转基因增产的说法。海尼曼进行了一项长期的研究,主要对比北美加拿大、美国与西欧的农业情况,尤其是北美1996年开始的转基因和西欧的非转基因种植,结果发现西欧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会带来更多产量。
海尼曼说,以玉米为例,过去50年西欧通过创新改革,玉米从低产量实现了高产量。其产量增长非常快,比美国更快,他们没有使用转基因,这种生态系统能够经得起这种压力。但像美国经历了很多干旱,尤其是2012年干旱情况严重,损失巨大。数据显示,美国的生态系统没有欧洲稳定,而且转基因也没有高产。
另外,以菜籽油产量为例,西欧采用的非转基因技术比加拿大采用转基因技术的产量高出很多,而且增长更大。海尼曼还对比了小麦的情况,小麦在美国也是主要的粮食,西欧的产量比美国高出很多,差距也越来越大。可以看出,西欧采取非转基因生物技术后所有的作物产量都是增加的。美国和加拿大采用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影响了所有作物的产量。
海尼曼同时提供了另一种农业系统的外部投入量,如杀虫剂的对比。自1996年第一次引入转基因作物以来,以1995年为基点,到2007年美国杀虫剂的使用量显著增加。海尼曼还提到,法国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但是减少了杀虫剂和除草剂,这跟美国不一样,这说明现代的生态农业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因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多样性下降,农民选择余地更少,种子更加单一化。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也会发现提高作物产量的不单单是基因,农民不只是关心基因,还会考虑农业培育管理等问题。”
转基因公司承诺落空
一个直观的印象是,转基因目前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增长,国内一些专家也多次宣称转基因是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孟山都和美国农业部资助的国际机构ISAAA也对此遥相呼应,如2012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达1.703亿公顷,目前共有29个国家正在种植转基因作物。
欧盟自由联盟负责人阿诺德·阿德帕克说,转基因机构发布的数字有些夸张,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不小,比如法国好像是比过去增加了5倍,“但从全球来看,1.7亿公顷算什么,这是很小的部分,转基因发展了20年才有5%,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仅29个算什么,这一数字没法说明问题。
阿德帕克在研讨会现场展示的一张幻灯片显示,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转基因的不同监管者和消费者的态度也不同,基因一旦被转化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特质,这些新的特质又会转移到其他的作物当中,其他的植物就会受到抗除草剂的基因污染,比如转基因污染,这样的案例不仅在美国,在欧洲也出现。
“这20年,转基因公司宣称的东西没有实现,20年的发展我们只是看到了转基因的产量下降,比如抗虫或抗除草剂作物,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有了耐受性,害虫也可以抵抗杀虫剂。另外,基因工程又生成一些新的基因,但这些新基因又会产生一些新的抗性。”在阿德帕克看来,如果只有三五家种子公司控制全球的种子,控制55%的饲料市场,这对于我们未来食品供应的确会存在安全威胁。
另外,英籍华人科学家何美芸也提到,通过实际的农业调查发现,转基因的出现阻碍了高产,还阻挡了生态的自然恢复。“中心法则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依据中心法则的转基因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今后也会失败,它会使得我们没有可持续性,导致人类自身的修复性和生产力根本没法得到恢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