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科举考试究竟是啥样?

(2022-08-24 10:01:43)
标签:

杂谈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教育
清末科举考试究竟是啥样?

近日读到民国作家包天笑的《钏银楼回忆录》,书中详细记录了作者参加清末科举考试的经历和种种细节,觉得颇有点意思。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人用人的重要途径,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唯一进身之阶,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对科举考试这件事,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员到乡绅,直至底层百姓,无不高度重视,倾力参与和组织,其投入精力程度和严肃认真态度,比之今日“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科举考试极为重要,其规矩和程序更显繁琐。
考类。科举考试分小考和大考。小考分县试、府试、道考,小考三轮过关了,就可以取得秀才身份和参加“大考”的资格。大考又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名,即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凡参加考试被录取,取得秀才以上功名身份,不论授官与否,均享有一定特权。比如见官可以不跪拜,犯法可以用除功名抵减处罚,免徭役、免税赋等,包括住房、车行、用具、穿衣、戴帽档次,都可以高于黎民百姓。
考生。封建时代,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有着严格的身份规定。大致有三类人不能应考:一类是非本地籍读书人不能参加本府、县考试,地域限制。二类是娼、优、隶、卒四种人的子弟不能参考。娼是指身为娼妓,或曾开过妓馆,当过妓馆老鸨的人;优是指唱戏的,即使你是一位名伶,誉满全国,你的儿子也不许参考;隶是指奴隶,被卖身或被雇佣性质做工服苦役的人;卒是指宫中的人役,或衙门差役、捕快,或地方地保、甲头、更夫、亲丁之类,家庭出身限制。三类就是不法堕民、贱民、流民等。为了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报名应试考生,每人须有两人作担保,一人为本地廪生,另一人为学官。凡担保不实者,担保人负连带责任。
考场。考场也称贡院。往往几个县或几个府的范围内设一贡院,也有在省府建贡院。贡院规模一般较大,可容纳数百至数千名考生考试,每人都是单间考棚,面积在一平米左右。贡院四面建有围墙,设有头门、二门,中间一条长长的甬道,两边大片都是考棚。最里边还设有大堂、二堂,以及其它厅事、房舍等,供考官、学政居住和办公。
围绕贡院四周的大量民房,居民们都用以出租给考生居住,称考寓。许多考生都是提前到周围号房,怕晚了租不到合适的考寓。因考试人多,大家都抢着租近一些、条件好些的房子。每年的考试前后,考寓出租生意奇好,有人甚至将县、府、道三次考试的考寓一次租下,由此带动周边的菜馆、饭店、点心铺等都很热闹。还有卖文房四宝、书报、生活用品的店铺,也是鳞次栉比,“考试经济”异常活跃。
考官。封建时代的各级官员,几乎都是考官。县官是县考的主试,知府是府试的主试,道台是道考的主试,直至皇帝主持殿试。
至于省府主持科举考试的学政官,更是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学政每到一个考点,即住进贡院,不拜客不接待不出门,所有的食用等物品,均由县衙门办差送来,严访考题外泄。一直到考试结束,才准许出门或接待客人。不过,一旦这里考试完毕,学台大人又要奔向下一个考点了,基本没时间应酬。
封建时代对学政一类官员管理很严,一旦发现泄密事件,即一查到底。不论涉及何人,均严惩不贷。历史上的科考大案不少,因考场舞弊而罢官的比比皆是。
考题。科举考试科目就一门:作文,具体说就是做八股文章。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辈子学的就是《四书》、《五经》,作文题目也是从这些书中选取。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章,有一套严格程序和规范,称制艺。开始叫“破承题”,即概括题目大意;然后做“起讲”,将题意申述一遍,有时还要用一些词藻;“起讲”做好了,再转入“起股”、“中股”、“后股”,最后还有“束股”。做八股文章十分讲究起、承、转、合文法,多用对比的句子,还要讲平仄声调,不是那么简单的。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八股文题目好比几滴牛肉汁,做八股文的过程就是将这几滴牛肉汁想办法熬成一碗牛肉汤。这汤还要不咸不淡,鲜香俱备,好吃有味。科举考试就是比谁熬的这碗汤味道好,能够巧中考官的口味,就可以被录取。
考序。考试程序。
一般而言,考试那天,考生都要起大早,做好考前的各种准备。最重要的是备好文房四宝和进考场后的食物,并用一只篮筐盛装,谓之考篮。考篮为竹制网眼筐,里面装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以备进场检查。有些书香门第视考篮为传家宝,平时收藏起来,到有子孙科考时再拿出来用。
考篮备齐,然后吃早餐,谓之进场饭。考场在考前要放三通炮,放头炮时,是告诉考生要起身;放二炮时,告诉考生开始吃早餐;放三通炮时,考生必到考场,听候点名。点名完毕,开始封门,又要放炮,谓封门炮。考试结束,录取放榜时,还要放炮,同时贡院大门两旁的吹鼓亭里,要鼓炮齐鸣,吹吹打打庆贺。
点名与分发试卷同时进行。县考是知县亲自点名,府考是知府亲自点名。当知县、知府点到某考生名时,该考生须答“到”,并上前领取试卷。主试官在一旁验明考生的年龄相貌和身份后,便在考生名册上点上记号。然后考生依次进入指定考棚,开始做题考试。
包先生说, 他在乡试时做的八股文题目是《宜家其人》,卷后还须默写《圣谕广训》。在发给正式考卷时,还附带发几张白纸,供考生写作打草稿用。包先生的这次乡试没有考好,最后落榜了。他也没有再考,就此结束了科举之路。
一位名作家在科考中连乡试都过不了关,可以想见当年的科举考试是多么不易。能顺利过关者,绝非等闲之辈;而一路过关斩将,次次大考都能得到名次,更属人中豪杰;有幸进入殿试,并冲刺夺魁成为状元郎,全国第一,那真是非“考神”不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