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2022-04-11 10:15:46)
标签:

文化

记事

杂谈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
——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4月10日下午,我与原市纪委常委柯长升(曾担任过市博物馆馆长)先生、原市史志办主任胡启华先生一起,拜访了原市博物馆副馆长、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张学武老先生现已八十八岁高龄,一生致力于野外考古和文物保护,是本市文博机构的主要创始人。市博物馆现收藏的古文物(包括上级博物馆征调的部分珍贵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张老先生亲手的挖掘、整理、修复、建档和收库,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张老先先生退休后,仍十分关注广水的文物保护工作。他对自己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分类整理,编辑了一部《广水市(应山县)文物古迹资料大全》。该“资料大全”内容丰富,考据充分,是了解本市历史、保护广水文物古迹、发展广水文旅事业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张老先先生虽已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十分健谈,谈起早年的考古工作和本市的珍贵文物藏品,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我这次拜访张老先生的初意,是请教他解释我的老家陈巷镇吴氏村么湾古遗址的由来。陈巷么湾在1980年代,经张老先生当年带队开展的全市文物普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建碑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么湾古遗址,张老先生印象十分深刻,开口就说“你那个湾子可不简单,是一个很不错的新石器古遗址。”我问:你有什么根据?张老先生说:主要是根据实物陶片和石器作出的判断。你那个村子不大,是一个高出四周约三米的椭圆形土台子,台子斜坡上就发现了许多石斧、石铲、以及数量不少的陶片。土台子适合古人聚居,石器与陶片则是古人生活留下的遗迹,根据石器的样式,判定为新石器时代,距今在五千年左右。当时将么湾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老先生所言,也勾起了我的记忆。记得儿时在后坡上玩耍时,经常可以捡到类似打磨过的石块,有许多石块还是筛状的空心,放在水中能浮起来,我们当时就感到十分惊奇。湾里老人们说,这叫雷打石,是老天打雷劈出的,我们当时也深信不疑。谁能想得到,这些光滑成型的石块,竟刻印着人类先祖们生存的智慧信息和艰辛状态,就在这块不显眼的土坡上一下子沉睡了五千年的漫长岁月。
张老先生又从里屋拿出来他所整理的广水市(应山县)文物普查大全,厚厚的一大本,全部是手抄,字迹清晰,工整隽秀,记载详细规范。他先看目录,然后根据目录标示的页码,翻到第75页,果然是么湾古遗址当年考古时的原始记录,还附有地图和陶片、石器画图。张老说:当年没有照相机,这些图例全部都是我用手工按比例缩画出来的。
关于么湾的考证,张老先生在这本手抄书中是这样记录的:么湾遗址,位于县城正南20公里,在陈巷区陈巷乡吴氏祠村。么湾座落在整个遗址上,东南距东湾村100米,西面和北面有几条小泥河,交叉绕遗址流入应山河。遗址呈椭圆形台地,高于河床约三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45000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因四周是田地,难以确定。暴露的遗物主要是石器、陶片和红烧土。石器有石斧、石铲形器物,陶片质地为陶色,灰黑陶居多,黑陶次之,橙黄和红褐陶较少,夹砂和泥质均有。纹饰,以素面居多,亦有弦纹、蓝纹、宽带弦纹、戳印纹等。制法,多半为手制,然后经过轮制修整。从采集的现有标本看,应属新石器时期遗址。它有以下几种典型器物:屈家岭时期的有“黑陶曲腹斗”、“镂孔红砑圈足器”、“磨光黑陶圈足斗”、“黑陶折沿罐”等。龙山时期的有“筒形器”、“碟状器”、还有“小柱状器盖”、“灰白陶圆足碗”、“窄折沿深腹罐”等(上述器物均有手绘图例)。此遗址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广水市(应山县)古时建有“贰国”。目前市委号召全市人民发扬“忠诚担当、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不贰精神”,全力冲刺“百强县市”的宏伟目标。“贰国”在全市已深入人心。但这个“贰国”是怎么来的?有可靠的历史依据吗?我同许多人一样感觉疑惑。
我知道张老先生当年就主持挖掘过吴店“贰国”古遗迹——吴店王子山古墓葬、大块地古遗址、吴店周边的贵族大墓等,对此有着深入了解和研究。便向张老先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张老先生说:这个当然有历史依据。古藉《左传》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楚武王为向东方拓展势力,命屈瑕与贰(国)(今湖北应山)、轸(国)(今湖北应城)两国结盟。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今湖北安陆)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在其邑蒲骚集结兵力,准备联合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西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蓼(今河南固始东北)之军攻楚,以破坏楚与贰、轸两国的盟会。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率部分兵力驻于郊郢(今湖北钟祥),作好抗击五国军队的准备,另遣斗廉率精兵夜袭蒲骚,大败郧军。其余四国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楚遂完成与贰、轸两国结盟,将其势力推进至清发水(今郧水)流域。   
至于贰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没记载也说不清。后来挖掘了吴店王子山古墓葬和大块地古遗址,还有吴店周边的一座贵族大墓,出土了相当多而规格很高的青铜器、陶器等,就初步认定贰国的都城就在王子山周边这一带。因为如果不是王侯将相级别,不可能有这么高规格的文物出土,而且除此之外,在整个广水市再也没有新的可以证明属国家王侯级别的文物线索被发现。
还有王子山周边的河流滩涂上被河水冲刷出的零星器物也可以成为佐证。我们当年收集到的古文物有:骨料,即各种待加工的原始兽骨,说明这个地方古时开过作坊,相当于现在的工厂。如果没有国家之力,私人不可能开设骨器加工厂。钱模,即铸钱币用的模具,虽不完整,但大致可以推定。铸币肯定是国家所为,任何朝代都不会允许私人铸币。宫殿地砖,80*40*20的大块空心地砖(现存市博物馆),证明这一带有过宫殿一类的建筑。
推测这里还发生过战争。当年在吴店河里冲出了不少的箭簇,铜质铁质都有,从箭簇样式上看,年代跨度很长,有周代的、有两汉的、甚至还有宋代的。另外还发现了被火烧过的碳化了的稻谷,有着明显战争痕迹。战争行为当然多半为国家之间的纷争。
吴店又紧挨着随州,所以成为贰国都城的可能性很大。至于贰国幅员有多宽,人口有多少,都城规模多大,具体位置在哪,这个就无从查考。不过,周朝那时的国家都很小,据古藉记载,当时的规矩是只要拿得出三千车马以上的地方大户,周天子就可给你封为国。
我们又谈到广水的饮食文化,张老先生兴致勃勃的给我们讲广水奎面的历史和由来。明洪武年间,宝林寺主持无念禅师,八十多岁高龄,却如年轻人一般容光焕发,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十分硬朗,他的养生秘诀就是天天吃本地特产鸡蛋挂面。这位大禅师与洪武皇帝有些交往,当年朱元璋落魄时当游走和尚,就在宝林寺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们相识相交,感情很好。无念禅师曾将应山的鸡蛋挂面进献给洪武皇帝,朱元璋吃了后连声说好,赞曰:这面条真乃天下面食之魁也(魁即为第一之意)。自此,应山的鸡蛋挂面就有了新名称:魁面。后来经过几百年,人们写“魁”字嫌麻烦,常写成同音字“奎”,而奎星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寓意也不错。于是,错写的“奎面”倒成了正式名称,慢慢就传下来了。
张老先生侃侃而谈,忆起了当年考古挖掘工作的艰辛。他满怀深情的说:考古工作很难,当年不被人理解,再加上经费奇缺,真是步履维艰。如果不是领导坚决支持,那真是什么事也干不成。老柯先生在一旁插话说:那时能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心无旁骛专注搞考古挖掘工作的,唯有张老先生一人,有些专科毕业的年轻人就受不了这份寂寞与艰苦,中途就当了逃兵,张老却坚持下来了,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真是不简单。如果没有张老先生当年的挖掘和努力,现在的博物馆哪能收藏这么多文物?又怎么能对外搞文物展览?
张老先生还谈到一件往事,我们一行几人都感觉痛心。有年春节期间,在乡下发现了一座大墓,有文物出土,博物馆向上级汇报之后,准备组织挖掘。因为过年,挖掘工作需要推迟。可大墓已暴露,有可能被盗墓贼盯上,需要人在现场防守照看。请人防守,张老先生不放心,便主动请缨,丢下自己过年的家事准备和照顾住在他家失明的岳母,亲自到现场值班防守。就在这期间,家里被外面燃放的爆竹焰火冲进引发火灾,失明的岳母因看不到失火的危险,被火灾吞噬而去世。这件往事成为张老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为了广水的文博事业,张学武先生真是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张老先生是广水文博事业的大功臣,值得后来人景仰。
谈到这里,张老先生面露遗憾之色:我们那时确搞了不少文物,而且品级很高,在当时的孝感地区各县市是首屈一指。只是后来因各种原故流失很多,甚是可惜。其中最大的流失就是那次原孝感地区博物馆搞文物展览,将我们的400多件高等级文物调去展出。展出结束了,地区文化局却发来一纸通知,说应山博物馆条件太差,没能力存放和保管这些高品级文物,暂留地区博物馆。这一“暂留”就成了“永留”,再也要不回来了。400多件宝贝,就这么轻易被地区博物馆拿走了,成了他们的藏品,至今想起来还心疼啊!好在“肉烂了在锅里”,但就本市而言确是大损失,毕竟自己的博物馆藏文物少了,对外展示没啥好宝贝,人家会说你们地方没文化底蕴,缺少吸引力。
离开张老家后,我与柯长升先生还一路接着刚才的话题,边走边谈,感慨万千。
张学武老先生的敬业思想和奋斗精神,在当年就堪称标杆。谁能做得到像他那样全身心扎进考古事业的沃土里,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满身泥土、辛勤劳作在荒野田间,不做出突出成绩不罢休?张老先生的那种精神,特别值得今天的文博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我和柯长升先生都认为,我们今天除了学习张老先生的精神外,还应发挥张老的作用。张老先生几十年的考古挖掘和研究成果,是一笔珍贵资产。用好这些资产,对于当下开发广水的文旅事业,促进广水经济再进位、创辉煌、冲百强,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应山吴店古“贰国”是怎么发现和考证的?——访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学武老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