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爱读“新海诚”亦喜亦忧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 |
初中生爱读“新海诚”亦喜亦忧
读初中的孙子本不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为此不知向他唠叨了多少回:什么眼下是语文大时代呀;得语文者得天下呀;不阅读以后高考很危险呀;不爱阅读的孩子今后前途堪忧呀……
最近孙子突然有了大变化,竟主动要求我给他买书看。先买了一本日本青年作家新海诚的《天气之子》。看完之后,又说要买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后者在本地书店居然卖得脱销了,只得上网购。书店老板说,这一段新海诚的书卖得非常好,都是像中学生这么大的孩子喜欢看。
打开淘宝书商店铺,发现新海诚的书在网上也卖得十分火爆,除《天气之子》、《你的名字》之外,还有好几本如《秒速5厘米》、《十字路口》等,且价格坚挺。有家书商淘宝店已销《天气之子》竟达14000多本,《你的名字》也销到万本以上。光卖新海诚的书这家网商店铺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十分好奇,利用孙子回家吃饭的机会跟他探讨:《天气之子》是什么吸引了你?看了书之后有什么收获?新海诚的书有什么好看?
孙子说:是先看了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之后喜欢上他的书的,看新海诚的《天气之子》我哭了几次,太让我动情了。因为电影好看,我就想看他的书,看他的小说同样总是会流泪。看《你的名字》电影也一样总想哭。看了电影和书之后,我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很美好,我长大后就想去日本实地去看一看,如果能留学的话,我就去日本留学。
新海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如醉如痴?待孙子上学走后,我到他房间拿了《天气之子》翻了翻,又上网查了相关资料。
新海诚原是日本动画导演、编剧、漫画作家,自编自导几部动画电影火爆之后,又改编成同名小说。《天气之子》的内容近似于中国的神话故事:少年帆高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东京,天气阴沉多雨,生活孤单贫苦。在纷纭杂沓的大都会一角,帆高遇上了一个可爱少女阳菜。阳菜拥有一股不可思议的能量,能够瞬间让天空放晴的神力。阳菜和帆高靠着这种能力打工赚钱。帆高对阳菜心生爱慕之意,两人慢慢的产生了爱情。为了人间天气正常,阳菜最后升天。
电影《天气之子》之所以对孩子们有吸引力,主要看点在:一是少男少女的早恋剧情,抓住了青春期骚动的中学生;二是新海诚很会煽情,小情侣生死别离的气氛渲染让孩子们眼泪哗哗;三是故事奇幻,富于想象,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四是动画设计很美,城市、大海、乡村、天空,每一幅都有实景依据,但比实景更美。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及小说大都有这样的特点。
孙子在这样一种动力下爱上读书,老实讲,我的感觉是亦喜亦忧。
由不读书到热爱读书,总归是件好事,毕竟“开卷有益”,对孩子的视野扩展、语文提高还是有好处。再者,既是国家允许进口的电影和小说,应不至于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愿孩子能以此为契机,培养阅读兴趣,真正爱上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孩子流露出的情绪,却让我生出一种莫名的忧虑。“向往日本”就不算什么好事。我们这一代对那个东洋岛国总有某种警惕,感情上也是疙疙瘩瘩的。而下一代却因接受了他们的文艺作品,对那里“心向往之”,我辈心中总不太舒服。还有,这类文艺作品在“恋情”上的实际“引诱”与“催熟”,会不会让孩子们沉湎于其中?至少,“早恋”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功课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述忧虑是否“杞人忧天”,我还真拿不准。切盼能得到相关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