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的“卒中”患者何以如此之多?

(2019-11-14 14:15:46)
标签:

健康

杂谈

年轻的“卒中”患者何以如此之多?

 

上午外出散步,走至东郊滨河公园,一连碰到三位“卒中”病人在河边蹒跚练步。三位“卒中”病人竟然很年轻,看样子都在30岁至40岁之间。看着他们年轻并略显稚嫩的面孔,我的心好久都难以平静。

这么年轻就罹患“卒中”,生活难以自理,以后怎么办?这些年轻患者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有的可能还有妻子孩子,上面有父母双亲,甚至主要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家庭顶梁柱的轰然倒下,全家人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既让人同情,更为其揪心。

在我的印象中,“卒中”病一般应该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似乎与“卒中”相距很遥远。早些年也确实极少见到这么年轻的“卒中”病人。而眼前的这一幕,无情的事实,彻底打碎了我此前的记忆印象。

我不是医生,但通过查阅相关信息获悉:现在的“卒中”病确实已在向年轻化发展,并且越来越多。这是为何?

据医学专业资料介绍:所谓“卒中”,也就是“脑中风”、“脑血管意外”。一般分两种,一是脑血管破裂出血;二是脑血管阻塞,血流不畅。最终导致的结果即是“脑中风”,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轻者面部麻木、肢体偏瘫、语言功能受损,重者失语、失忆、瘫痪,甚至死亡。引发脑血管出血或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高血压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使得血管脆性增高导致脑血管的破裂出血;还有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有一些基因遗传等先天因素。

进一步追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原因也很多,与日常饮食中的高糖、高盐、高脂、营养过剩、肥胖少动密切相关。“脑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其实是人体心血管一系列相关疾病的连锁反应的最终结果。且各种原发基础疾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联合肆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难判断谁是主凶,谁是次恶,谁影响了谁等。

通过查阅上述相关资料,我联想到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几个变化,试着对“脑卒中”病人向年轻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作些分析。

食品丰富,吃喝无度,营养过剩,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当下食品市场丰富多彩,菜篮子应有尽有,吃喝随心所欲,与几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别。在大街上溜达,有个强烈感觉,但凡做“吃喝”生意最红火,美食城、火锅店越来越多,装修档次越来越高,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品种花样琳琅满目,几乎家家生意火爆。还有随叫随到的饮食外卖,即便是风雪夜半时分,也管保让你吃个满嘴冒油。而这一切的消费主体就是年轻人。

交通方便,汽车摩托如几十年前的自行车一样家常必备,静多动少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眼下生活条件太过优越,动身即要登上汽车摩托,如果不是刻意健身,步行的机会实在太少。而恰恰早晚外出散步的多是中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自恃年轻体壮,离“三高”还早,缺乏防病健身意识。或许工作之需,生意所求,多数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就是交际应酬,吃喝熬夜,拼身体消耗。极少关注身体变化。看到一则报道:有位年轻人陪同事去医院搞了一次体检,竟发现严重高血压,高压达230,低压120,而他自己则毫无感觉。后留医院治疗20天,血压才降至偏高。医生说,这位年轻人如持续不加治疗,“脑血管意外”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相比老年人,窃以为年轻人更应该关注自身健康。老年人毕竟老了,后顾之忧也少了,“生病”的影响相对小了。年轻人则不同,多数“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家庭的“大梁”,也是工作单位的“中坚”,稍有意外即“惊天动地”,损失重大,于家庭于事业都无法弥补。

洪昭光教授说:人的身体是“1”,其他一切如家庭、事业、钱财等都为“0”。“1”如果倒了,“0”再多也没用。此比喻用在年轻人身上更为精当。年轻人任重而道远,保重身体就是对家庭、对事业、对工作、对他人最大最高的负责任。

年轻的“卒中”患者何以如此之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