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杂谈 |
赛事无常?董斌的奥运获铜经历让人遐想
奥运竞赛究竟有无什么规律可循?或有几成受主观意识操控左右?这事似乎很难说得清楚。在昨天的比赛中,中国男子三级跳远选手董斌,用自己的奥运竞赛经历对此进行了些许诠释。
里约时间8月16日的赛场上,中国男子三级跳远选手董斌以一种惊喜和遗憾的心情,用一枚铜牌的成绩告别了里约奥运会。
铜牌的成绩当然不算太好,但对董斌来说,却是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先惊喜、到艰难、然后遗憾的比赛过程。
上场第一跳:惊喜。27岁的董斌在当日决赛第一跳中,就跃出17米58的好成绩,超过了个人以往的比赛和训练成绩,就此夺得里约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铜牌,创造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奥运会最佳战绩。董斌自己也没有想到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没有想到第一跳就是17米58。以往我的第一跳都是顺一顺,结果今天一下子就跳出了这样的距离,很意外。”
乘势第二跳:艰难。第一跳的出色成绩让董斌对17米59的亚洲纪录蠢蠢欲动。他想:赛前就想过破亚洲纪录,现在感觉自己有希望。他继而跃跃欲试,经过相当充分的准备,然后使出全身之力奋起一跃,不想,因过分发力导致起跳腿受伤。成绩自然“泡汤”。
欲起第三跳:遗憾。董斌第二跳受伤后,尽管在现场接受了医疗救助,但仍无法完成第三跳的全部动作,绵软无力的右腿让他无法继续接下来的比赛。他只能在煎熬与纠结中等待比赛的最后结果。
整个过程的确让人遗憾。假如董斌第二跳没有受伤,而是顺利完成二跳、三跳的赛程;假如第一跳如往常一样,只是“顺一顺”,成绩不那么出色……
也许董斌的最后成绩还不止是一块铜牌,至少不至于会经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留下不尽的遗憾。
乍一看,董斌的赛场经历的确很奇妙。奥运成绩就是那么不由人想,什么样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正所谓“比赛无常”,“赛事难料”,难以为人的意志所左右。果真是这样吗?仔细想想,也不一定,再“无常”的赛事,也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以董斌的这次赛场经历看,就能清晰找到事情发生发展的轨迹。
董斌第一次起跳创造出了“意外”的好成绩,是因为第一跳不具决定意义,因而思想杂念少,精神负担轻,情绪很放松,基本没有思想包袱,能做到“彻底放手一搏”。“意外”的比赛好成绩,往往就在这一刻产生。由此可见,董斌能突然跃出17米58,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第二跳之所以“失利”,是因为董斌太想多了:第一跳就有这样的好成绩,再好好准备一番跳,岂不能跳得更远?亚州记录才只有17米59,我仅差零点一,还不容易打破?队友在看着,领导希望着,我可不能辜负他们。今天说什么也要拼一拼,为国家为团队为自己争光添彩,万不可有点滴闪失啊……带着沉重的思想负担,结果顾此失彼,“洪荒之力”使了,“意外事故”也发生了。正应了一句: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越想什么越不来什么!
假如董斌自始至终都抱定一种平和心态,什么也不想,就集中精力比赛,即便第一跳出现奇迹,也不受干扰。始终保持定力,稳步起跳,循序而进,最后的结果或许是另一番景象,很可能比现在还要好。董斌看似奇特的比赛经历,既是经验,又是教训,或许能给正在参赛的运动员们提供一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