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让几百万医生都成了惊弓之鸟?

(2014-03-07 16:01:44)
标签:

杂谈

谁让几百万医生都成了惊弓之鸟?

上午读到《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儿子学医实习被杀害 老父立家规不准后代再从医》。
文章集中评述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袭医”事件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医生的心态变化:“全国几百万医生都成了惊弓之鸟”、“人心惶惶,(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年轻医生疑惑当初的选择,年长的医生不愿意子女继续从医”。哈尔滨袭医案被害医生王浩的父亲王东清就在儿子遇难两周年之际,对记者连续三次强调,“决不让王家的后代再从医”。
读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心情很难过,也很纠结:时下当医生真的就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困境?笔者觉得该文的立意似不太全面而公正,对“袭医”问题有点过度渲染之嫌,客观上为“袭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患者或家人袭击医生致死或致伤,无论有多少条行动理由,也绝对是种不可宽恕的罪恶,理应受到全社会的谴责。政府采取必要安保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更属绝对必要极其正确。然而,静下心来思考“袭医”事件,至少有四点需要认识清楚:其一,“袭医”绝对是偶然而极少发生的事,十分罕见。其二,患者病情思想复杂,容易发生丧失理智行为,这是不容忽视的特殊存在。其三,医院医生也常有过错,因医生言行激怒患者的情形并不鲜见。其四,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多数情形下,还是主导与被主导、强者与弱者的关系。
窃以为,明确这几点很重要,能使我们清醒而冷静地看待“袭医”事件。
第一,“袭医”事件实际上并不常见。国家这么大,病人这么多,而实际发生的“袭医”有多少?应该说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医院还是秩序井然。只不过现时信息发达,记者哗众取宠心切,往往次把两次突发事件,一旦经记者之手,即被反复渲染无限放大,负面影响扩大再扩大,恐怖气氛随之快速形成。现时如果真有“全国几百万医生都成了惊弓之鸟”,媒体、记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推手,他们应负主要责任。
第二,患者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人一旦患病,尤其是一旦患上疑难重症,思想即变得复杂敏感起来,性格行为随之会发生大的变化,有时甚至无法控制理智,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自杀、自残、攻击、伤人等等行为,比较容易发生。何况,病人群体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精神疾病患者,这些人的攻击危险程度更高。面对这么一种庞大复杂的患者群体,医生职业确有几分危险因素,应该不足为奇。既然选择了从医,就应该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怎么也不至于天天生活在“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的氛围之中。记者显然是在制造恐怖气氛。
第三,在医生面前,患者是弱者,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全国各级医院中,因医生的技术失误、态度粗暴冷漠、诊疗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致伤、致残、致死的病人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但绝对比“袭医”事件多得多!有些被“医死”的病人到死都不知为何丧命!甚至有些死伤者家人为讨个“说法”,多年求告无门!这些“弱者”该不该得到同情?患者“袭医”当然无法容忍,但“袭医”恶果的酿成,个中有没有医生的责任?医院医生该不该总结经验教训?该不该脚踏实地努力改进医院服务水平?
医患关系的和谐,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医院医生的医德高尚、医风改进,更需要媒体的与人为善客观公正。在这里,特别要警惕舆论的偏向,施以错误引导,使医患关系不断向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