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副“心药”可医治人的报复心理

(2013-09-06 09:43:02)
标签:

杂谈

四副“心药”可医治人的报复心理

山西男童眼球被挖案日前告破,犯罪嫌疑人为其伯母张会英,犯罪动机为赡养老人兄弟发生矛盾,嫂子张会英报复害人。人们在扼腕叹息之时,也对人的报复心理感觉很无奈。
无数带血的事实证明,人的报复心理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危害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让自己变得更加狭隘、疯狂、残暴;让他人更加痛苦、仇恨、偏激;让社会更加复杂、多变、冷酷;所有当事人失去的是幸福快乐,收获的则是无尽苦难。
对于这种害人害已害社会的人的劣根性,唯有人人花大气力遏制,别无他法。如何遏制?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治。医治“报复心理”,尤其需要个人的心理调整,方能对症对路,收到良好效果。这里有“四副心药”,大家不妨一试。
第一副心药:学会宽容。一个报复心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自私狭隘的人,这种人总是斤斤计较,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引发报复心理,更别说被人欺负或遭受到什么不公正待遇了,那样只会让他的报复行为加倍疯狂。这种人就是一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其报复行为都源于他们这样的心理反应。要想消除这种报复心,就要学着做一个宽容的人,宽容地对待人和事。比如被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我们就应该接受别人的道歉,最好再报以礼貌的微笑,原谅对方的无心之失,而不是怒目相加。我们就是要从小处做起,学会宽容,这样才不会给报复心的露头以可趁之机。
第二副心药:学会克制。有时候,我们不原谅别人的无心过失或冒犯,就会迸发出报复的念头,如果不加以克制,就会马上付诸行动。很多报复行为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地克制,一时冲动才做出来的,做出来再后悔却为时已晚。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报复的念头产生的一刹那,努力克制自已,告诫自己如果付诸行动,那么最终后悔的只能是自己。每个人如果能在冲动之时,多多权衡报复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警醒自己,慢慢消除报复心理,这样也就不会有报复行为了。
第三副心药:理解他人。很多时候,我们的报复行为都源于我们把他人的无心之过当成了有意冒犯,一时气愤,报复行为就这样产生了。比如某同学因为急着打扫卫生,不小心将我们的课桌碰倒了,结果把我们的书撒了一地,无论同学怎么解释,我们都觉得他是故意的,于是就把他的课桌掀翻,把他的书本也弄撒了一地。这样的报复行为就是非常狭隘的。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同学,从善意上判断事发原因,我们自然就不会产生报复心理,也就不会付诸报复行动了。所以,要想消除报复心理,我们还要学会理解他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不会因为误解或曲解他人的行为而产生报复的心理甚至举动了。
第四副心药:转移精力。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想事事处处都得到公正公平或自己称心如意的待遇,几乎不可能。感觉被欺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情形人人都会遇到。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陷入怨恨之中而不能自拔,旷日持久必生报复心理,正常途径行不通,便铤而走险,做出荒唐举动。到这种时候,要保持清醒,切忌莽撞冲动,对于既定的又不可改变的现实,要平心静气地接受,并且不要长久思虑放大怨恨。可以尝试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减轻心理压力,比如专心专意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尽量多想这件事,用在这件事上的时间越多越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恨与报复心理必然烟消云散。有位干部被提前退休,总认为是受某人陷害,几年时间都想不开,甚至要去找那人拼命。好在这位干部还算清醒,在别人的开导下,他迷上了“博客”,以至沉醉进去了。几年后,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再也不提当年的被陷害之事了。一个爱好,成功转移恶念,从而拯救了一颗心,实属功不可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