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公车私用的监督效果如何?
(2013-06-17 12:05:28)
标签:
杂谈 |
网络对公车私用的监督效果如何?
局长喜添爱孙,上周末(初八)在宾馆举行庆贺喜宴。
作为同乡同学,局长专门派车接我和老婆到宾馆就餐。一辆气派的白色丰田越野车,司机也是位年轻帅气的小伙。上车后我随口与年轻司机闲聊起来。
我问小伙:“你们局里像这样的车有几台?”
小伙回答:“局里还没有丰田越野车。这车是我私人的,今天专门贡献出来为局长接客的。”
“怎么还用私家车?你们局的公务用车呢?今天这么多客,正该局里的车跑啊!”我不解地问。
“局里有规定,只要是节假日,所有公务车一律封存,任何局长都不准因私事开车出去。制度已执行了几个月。现都有点怕,怕因私用车被人拍照发到网上,吃不了兜着走。这事没人说也就无所谓,可一旦被人盯住,用照片作证,小事就会变成大事,甚至能弄到撤职的程度,谁不怕?谁愿意为这点小事断送前程?所以现在大家都很小心谨慎,很自觉,基本上没人破坏制度。”小伙子认真跟我解释说。
哦!原来如此。这事让我深有感慨。
曾几何时,公务车就是局长专用车,局长专车也是公务车。不仅随时恭候局长出行,就是局长的家人,哪怕一个孩子,一个仆人,也得要随叫随到,服务上门。局长专车原本是没有节假日之分的,一切以局长需要为准,正常的倒是越有节假日越繁忙,越是要公务车紧紧跟随。没想到,现今局长家办喜庆大事,急需用车之时,竟也不敢动用公车,而去借用司机的私家车!去年到今年变化之大之快,实在令人惊奇!
是什么促成了公车管理获如此好的效果?按司机小伙的说法,网络监督当是功不可没。网络监督其实就是一种群众监督,无空不入的民众眼睛,营造出了网络监督的巨大威力。不过,窃以为最根本的还在于党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使网络监督才有了底气,有了机会和武器。倘若没有“八项规定”作坚强后遁,网络曝光事实再多再确凿,恐也得不到相关权威部门的重视。没有相关权威部门的受理,网络监督什么作用也难以发挥!
笔者于欣喜之中也生一丝隐忧:目前对公车的“管住”,似乎只是某种“表治”,虽一时有效,却难以持久。事实上也只是对部分胆小的官员有效,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看到这个局的公车管理效果很好同时,我也看到另有一些政府部门“公车私用”照旧,官员全家用公车现象丝毫没有收敛。而且,官员因公车私用问题被查处的案例也微乎其微。笔者担心,持续下去,随着官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不断强化,一些胆小的官员自我放松在所难免,一切都皆有可能退回到原点。
管好公车,网络监督只是权宜之计,决不是治本之策。要长治久安,还得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