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早年如何看诺贝尔文学奖?

(2012-10-13 13:14:28)
标签:

杂谈

莫言早年如何看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大奖,国人一片欢呼:太不容易了,这可是真正的中国第一呢!鄙人自然也跟着高兴。高兴之余,翻阅书架上所存的有关莫言作品及介绍书刊,看到一篇10年前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谈话,甚感兴趣。

这是200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王尧采访莫言的一篇对话,其中有一段即是专谈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说:

诺贝尔文学奖是个好东西,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好像说鲁迅曾经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但那仅仅是几个中国人要给他提名,并不是瑞典文学院真把奖给了他他拒绝。所以说鲁迅拒绝诺贝尔奖仅仅是一个态度,并没有成为事实。尽管对这个奖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它的诱惑是挡不住的。在百年的历史上,诺贝尔奖授予了一些伟大的作家,但也有不少得奖者经不起历史考验,几十年后被人忘掉了,这也是正常的。我们的许多文学奖项,开评了没有多少年,得奖的作家在当时也是轰轰烈烈,但现在谁还记得谁得过什么奖呢?任何一个奖项都有评奖标准,选择的标准,得奖的最根本的理由是你的作品符合了人家设奖的标准,并不完全因为你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才得了奖。鲁迅文学奖每次评出一群人,但依然还是有些我们认为不错的作品被遗漏,依然有些我们认为是垃圾的作品得奖。这很正常。所以用作品的好坏来衡量得奖是不科学的,你只能用是否符合设奖的标准来衡量,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诺贝尔奖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奖,不可能把所有好作家都容纳进去。有些好作家没来得及评就已经去世了,也有些作家本来没有这种资格但也得了奖,我觉得这基本上不影响诺贝尔文学奖的巨大权威,因为它评出的大部分作家还是真正了不起的。我想大多数作家不会为了得奖而去写作,事实也证明,当你想得什么奖而去写作的时候,你多半是得不了的。别说诺贝尔文学奖,就说想得“五个一工程奖”吧,我们拍电视剧时总是说,好好拍,争取得“五个一”,但费了半天劲别说“五个一”,连一个一也没得着。再就是,当某人得奖呼声很高的时候,这个人往往是得不了奖的,得奖者经常是那些仿佛是突然地从地球深处冒出来的一样。譬如当年,意大利最有希望得奖的,最有资格的,众望所归的,我想是卡尔维诺,如果他得了奖,全世界都会鼓掌,但最后是达里奥·福,一个喜剧演员得了奖,文学界一片哗然。这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不是达里奥·福比卡尔维诺好,而是达里奥·福比卡尔维诺更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

通过这段谈话,我们对眼下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至少有三点认识:

第一,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向往已久,说获得诺奖是他的最大心愿一点也不过分。有报道称日前莫言对记者谈到自己获奖的心情时说:“自己很高兴,甚至有点吃惊。因为世界上包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自己是一名相对年轻的作家,获奖的可能性很小,能获奖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想到。”从10年前他的谈话看,这段话只是谦辞,并不一定代表莫言的真实思法。

第二,莫言为获得诺奖,自觉与不自觉地曾作过许多相应的努力。比如有意让自己的作品适应西方人的口味和诺奖标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是诺奖的重要标准,曾有不少类似的作品获奖,如《百年孤独》等。莫言的作品受这类作品影响甚大,反映的明明是社会敏感问题,载体却往往是虚幻的、荒诞的、滑稽的情节与人物。还有,莫言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西方出版的品种很多,这是获诺奖重要前提,除了适合西方人口味之外,与莫言本人做了相当不少的基础工作也分不开。

第三,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一定就表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最好的。关于这一点,莫言本人的认识非常清楚:得奖的最根本的理由是你的作品符合了人家设奖的标准,并不完全因为你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才得了奖。鉴于此,我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评价,不能因莫言的获奖而全盘推翻;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也不能因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有根本的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