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幸福”采访很失败很愚蠢!
(2012-10-07 12:56:12)
标签:
杂谈 |
央视的“幸福”采访很失败很愚蠢!
今早打开电视,又见央视记者向路人追问“幸福”。据央视主持人介绍,今天已是连续第九天播出各路记者现场随机采访路人的“幸福观”了。今天有几位受访者是这样回答的:一位出门打工妇女嬉笑着说:幸福就是出门打工嘛。一位退休老太说:幸福就是有个老窝、有个老伴、还有个劳保。一位露天摆摊的修车工则说:我最想要的就是搭个棚子。一位正在工地忙活的电焊民工说:我很幸福啊!
他(她)们真的都很幸福?我看未必。除了退休老太的回答稍微靠点谱之外,其余几位明显的是言不由衷。出门打工受苦受累叫什么幸福?别人过节游山逛景,民工干活汗流浃背,何来幸福感受?修车工想要个棚子遮风挡雨不假,可这种“幸福”实有些叫人心酸!
央视如此兴师动众地推出这档“问幸福”节目,意义何在?央视在节目片头上标明“走基层听百姓心声”,其目的应该不外乎两条:一是调查国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幸福指数到底如何;二是听听百姓们的心底愿望与呼声,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可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吗?结果相去甚远。更让人尴尬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民幸福指数调查,却演化成一场调侃幸福的轻喜闹剧,不免令人唏嘘。央视的这档节目显然是失败之作。
窃以为,节目的失败之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记者公开追问路人的幸福与否,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个人的“幸福感”比较复杂,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享受,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且带有一定的个人隐私色彩。因为受制于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约束,没有谁愿意向公众袒露自己真实的幸福与不幸福生活感受。试想,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顶级媒体央视记者乌黑的摄像机镜头,谁敢直言说自己的生活不幸福?连75岁靠捡垃圾收瓶子谋生的老人都说自己的生活很快乐很幸福!可你信吗?
第二,记者的问话方式呆板、生硬,常常令被访者穷于应对。“幸福”在眼下尽管是一个很时髦的语词,却又是一个蒙有不少官方色彩的语词,更适合于官方文件或庄重场合的意思表达,并不适宜于平时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甚至还有人连“幸福”究竟表达何意都不一定清楚,比如有些老人和小孩。央视记者似乎不加区分任何对像,一律上前即追问“你幸福吗?”所得到的回答可想而知:要么言不由衷;要么答非所问,甚至出现“我姓曾”的戏答。这样的采访,怎么可能探寻到受访者真实的心理感受?
第三,记者问话的时机也很成问题,突然发问,时时会让被访者张惶失措。被访者处于一种仓促应答的境地,顾虑更多的是权衡利弊掩饰情绪,不可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见到一堆打牌的闲散老人,贸然发问:你们幸福吗?“打牌玩还能不幸福?”不知这群打牌的除了应景作答,还能说些什么?刚下火车还在收捡行李的妇女,突然听到有人问“幸福吗?”,竟不知所措地说了声“完了!”其情其景,实让人啼笑皆非。真想象不到,央视记者的采访技巧,竟是这等低劣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