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患之间是如何形成的对立情绪?

(2012-09-17 10:16:36)
标签:

杂谈

医患之间是如何形成的对立情绪?

 

孙子中午突然发烧,拿体温表一量高达39度。也没有其它什么症状。怀疑是感冒,又拿不准,还是去医院看看心里踏实。

午后不到两点,我即乘车将孙子带到医院儿科门诊部。儿科看病的人不多,我前边有一对农村来的小夫妻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位年青医生值班。去时,前边的婴儿快看完病,小夫妻正与医生央求着什么。

从小夫妻的央告中,我听出了点头绪:婴儿出生才15天,按正常情况,婴儿的皮肤脸面应褪掉黄色,恢复到正常肤色,可这孩子到现在依然面色深黄,没有任何消褪迹向。小夫妻很担心,特地从乡下赶来让城里医生看看。医生看了后,立即要求他们住院给孩子褪黄。小夫妻离城较远,感觉非常不便,便请求不住院,只在门诊打针。医生不允。

年青医生是个瘦长脸,不知是中午疲惫的原因,还是别有心思,这会儿瘦脸拉得更长了,不时向上努力翘一翘下巴,双眼微闭,带有明显烦躁的神情。年青医生话语极少,任由小夫妻喋喋不休地诉说困难,就是一言不发。好半天,才从牙缝中迸出两个字:不行。之后又是一阵沉默。小夫妻还想接着说,年青医生却不再听了,指着我挥了挥手,意思是要我们坐过来看病。小夫妻这才觉得再请求已无意义,两口子便抱着孩子到一边商量办法去了。

孙子很规矩地坐到医生面前。“怎么不好?”医生依旧拉长脸问。我赶紧回话:“发烧。中午突然体温升高……”我想说详尽点,年青医生却按了按手,紧接着拿出一根体温表,塞到孙子腋下。又面朝天花板,毫无表情,沉默,向上翘下巴。“向上翘下巴”好像是他的习惯动作,或许在做什么口腔操?我这样猜测。

三分钟过后,医生取下体温表看了看。又从桌上纸盒中拿出两根棉签,让孙子张嘴,压舌,看喉咙。我不失时机地问:“喉咙、扁桃腺发炎没有?”“嗯,有点,要打针。”医生回答。然后抽出处方签,唰、唰地开完了处方,递给我说“去拿药打吊水。”我试图与他协商,如确诊是感冒可否尽量不输液?可医生又朝天翘头翘下巴,目不斜视,似乎完全没有对话的意思,我有些无趣,只好作罢。孙子的整个看病过程,真是既简又短,年青医生从头至尾仅生硬地抛出了三个短语,一共15个字。

从医生专业上,我说不出这位年青医生有什么明显不对,但就是心里塞塞的,不舒服。我相信那对小夫妻可能更加不舒服。当儿科医生的怎么能如此冷冰冰,惜言如金呢?态度和缓一点,多作点解释与说服未必就给你添了多么大的负担?我实在有点想不通。

眼下医患关系不容乐观,个中原因很多,比如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唯利是图等,而医生的态度生硬也是医患对立的重要因素。部分医生对病人缺乏真诚体贴关心,表现在语言态度上就是冷若冰霜,无疑加剧了病人对医生的反感。现实有些医疗纠纷其实并非医疗事故所致,就是因为医务人员的语言生硬态度冷漠等小节蓄积起了大怨恨,最后酿成悲剧。有时即使出现了误诊误治等事故,如果医生态度诚恳以情动人,往往也能缓解矛盾,起码不至于让事态恶化。医生对病人态度的热与冷,从根本上讲,反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教养,也反映着医疗机构亲民爱民的感情,更影响着“新医改”大政的成败,决不是一般小事,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