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里乡间劣等交通为啥无人过问?
早年中学时的李老师逝世,老同学们相约去悼唁。
李老师病时已回邻县老家,丧事即就地办理。本市距邻县有70多里路程。昨日下午,我与三位同学一起乘坐杨同学的私家车前往。
车至邻县环水大桥,只见宽阔的桥面上有电力工人施工,两边在安装路灯。工程已近尾声。高高的灯杆均为深灰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顶上有横杆,横杆两端悬两盏走马灯式造型的路灯。桥上每隔10米左右安装一杆路灯。从桥东向桥西看上去,路灯排列整齐,十分美丽壮观。
看着桥上的路灯,李同学大发感慨:安装这么密集的路灯,真是烧钱啊!要我看,桥上一边安两杆灯就足够,政府的钱真是多得没处花了!
开车的杨同学见多识广,立即接上腔:他们县城现正在搞城市亮化工程,不仅这大桥要装漂亮的路灯,而且城内所有楼房都要装上LGD轮廓造型灯,一到晚上,全城都亮起来,栋栋大楼灯火辉煌,街道处处五彩缤纷,这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呢!
过了邻县县城,汽车便下了省道,拐向一条乡间公路。快到李老师老家小镇时,汽车开始颠簸起来:这哪叫公路啊!本来就很窄的沙石路面上,到处坑坑洼洼,在一个低洼处,前边的汽车轮子掉下去,低洼边缘立即刮住了汽车的后底盘。如此路面显然是年久失修,经雨水无数次冲刷所致。
老同学们再次议论开了:不是说村村通吗?没想到眼下小镇上还有这么差的公路!那么多钱用于装大桥路灯,干嘛不修修这乡镇公路,这可是老百姓常走的路呢!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啊!杨同学又发高论:省领导、市领导们也不会到这偏僻的小镇上来!大桥就不同了,那是地方形象,上面来的领导都是要经过这座桥的!有花当然要插在头上,有钱当然要用在面子上!你当老百姓的事都能有人管?没领导看见的“民生”再重要也提不上议事日程!
确实,假如小镇是某位大领导、大名人的故乡,或受到某位大领导的关注,这条乡间公路决不会是如此状况,可能早就铺成平整的柏油路面了。可惜,这小镇既无名人又无名产,甚至还不是乡级政府所在地,有的只是村庄、田野、劳作的农民和外出的民工,普通得无声无息。正因为平凡而普通,也就进入不了地方官员的法眼,更无关于官员们的政绩,交通路况之差之劣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同学的高论也让我深感困惑:为什么地方官员们都那么热衷于面子工程?已经有的还不惜成本要锦上添花?而对那么多百姓身边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诸如道路、吃水、就学、就医、生活环境等等,除中央的大政策外,鲜见有地方官员给予应有的注意和关心?为什么常常有百姓的具体要求,如不弄到在媒体上热炒的地步,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