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4s的抢购是国人消费欠缺理性吗?
(2012-01-16 14:51:08)
标签:
杂谈 |
iphone4s的抢购是国人消费欠缺理性吗?
新华网1月15日报道:iPhone4S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之际,各地均出现抢购热潮。由于大量“黄牛”有组织地参与抢购囤货,导致苹果公司于13日下午宣布停止在京沪两地的苹果零售店销售iPhone4S。
“黄牛”如此猖獗,究竟谁之过?专家认为,“黄牛”搅局iPhone4S销售,看似是“黄牛”为囤货牟利所致,但根源还在于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销售策略和消费者欠缺理性的消费观念。
只要看到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门前抢购“iPhone4S”的情景,没有人不为之惊叹!眼下恐怕只有春运的火车站售票大厅可以相比!一种手机产品,竟能卖得如此火爆,在近些年中国市场上实属罕见。
专家认为根源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销售策略和消费者欠缺理性的消费观念。对这种断言,笔者不敢苟同。
苹果公司在中国究竟采用了哪些特殊的或与众不同的营销策略?一般的消费者好像并未感受到。没有看见苹果公司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也没有见到苹果公司采用类似戴尔等品牌独特的直销方式,更没有听说苹果公司花重金买通政府商务官员。据专家说,苹果公司用了一种“饥饿营销”策略,先放出口风,却迟迟不到货,以吊足消费者的胃口。以此来解释眼下的抢购,很牵强,不能让人心服。除苹果之外,其它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用这种“营销策略”试试,看能不能出现这样的火爆场面?莱果之所以能,根本因素在于其产品的品质优良,在消费者中有着特别好的口碑和影响。与营销策略倒不一定有多大关联。
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欠缺理性,更没有说服力。今天的消费者可不像30年前。那时市场刚刚开放,社会物质匮乏太久,外来的什么东西都感觉新鲜,消费跟风势所必然。今日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享乐的社会,一个炫富的时代,人们什么时尚玩意没见过?消费盲从的情形可能有,但决不可能占主导。今天的消费者,见多识广,有比较有鉴别,最看中的还是产品的质量。苹果公司的产品,不仅引领时代潮流,而且直正做到了实用、好用、耐用,价格也公道,几近完美!正是因为今日国人消费呈现理性,不再盲从,所以才无法抗拒其诱惑!
iPhone4S这次在京、沪出现罕见抢购,倒能激起我们对“国货”的反思。窃以为,论起“营销策略”,中国人当称最精明,任何世界级名企都无法相比。中国式“营销策略”至少有三大特色:一是会做广告。咱的产品,动辄广告铺天盖地,明星大师一齐上阵,天上地下立体轰炸,企业家成了赌家,特别敢于用重金赌广告,广告投入有的远远高过生产成本。二是善抓“面子”,过度包装。笼统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点贬低,但确有一些企业打的就是“包装牌”!普通一块月饼,能里三层外三层地加以豪华包装,包装成本甚至可以超过月饼成本的几倍!三是价格虚高。以为价格高就代表品质好,消费者认账。大凡推出的“拳头”产品,必先运作高价位。据说有烟草公司新推出极品烟,每合售价竟高达两千元!合中装的难道是钻石金条?茅台、五粮液酒价近年节节攀高,计划在三年内要达到5000元每斤(瓶)。“茅台”已先行进入世界奢侈品牌行列。咱国企“以高价唬人”的本领,真令人叹为观止!
即便是最精明的“营销策略”,国货也未见有多少受到国人的青睐,也没听说有出口产品深受外国人钟爱,更谈不上有产品在国内国外出现像抢购iPhone4S那样的情景。这么多年,国货手机、电子产品厂家发展得多如牛毛,却没有一家能与苹果公司相比!究其原因,窃以为,咱就输在太精明,过于急功近利,只注意产品华丽其外,却不重视产品内在的品质,更缺乏扎扎实实的创新精神,缺乏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着想的理念。
透过这次在京、沪发生的iPhone4S抢购风波,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