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凡是与“公”沾边的商品就昂贵?
(2011-11-02 12:29:25)
标签:
杂谈 |
为何凡是与“公”沾边的商品就昂贵?
老婆十几年前患原发性高血压,一直靠药物维持血压稳定,每月的购药费即有200多元,而且常年不断,经济负担着实不轻。
经病友介绍,老婆上个月到医保局办了一个慢性病诊疗管理卡,凭卡购药或到医院看门诊,可报销60%的费用。自本月起,老婆的常年服药即可享受到部分公费,我感觉有点兴奋。今日上午,我连续跑了三家医保局定点药店购药,遭遇几番周折之后,便再也乐不起来。
我买的是一种叫“波依定”的长效降压药,一般每次买10盒。平时到药店买,价格为28元每盒,今天到定点药店买,却要38元每盒。我赌气地连跑了三家药店,好像约定一样都是这个价。在第三家药店,我粗起脖子跟店老板论理:你这太不合理了,是仗势欺客,做官商生意!店老板是个胖女人,像老外样,两手潇洒地向外一伸,说:你可以不买嘛!知道吗,开票是有成本的。你要是不开发票,还是28元每盒。废话,没有凭证咋报账!我毫无办法,只得乖乖掏钱就范。
药是买了,回来后心里老大的不痛快。我硬是想不通:开发票会有啥成本?要加这么高的价?这么多药店为何就三家定点?药店为何敢明目张胆地从病人报销药费中揩油?你这不是既扣病人的药费,又占公家的便宜么?
事情倒并不算很大,比起药费自己全掏总要强。尽管如此,还是让我心情好半天不得平静。由此联想到其它一些商业经营,似乎凡是能与“公费”沾点边的东西,必然高价!所谓的“价廉物美”或“物好价平”在“公费”中几成为“无可能”的买卖!这都是为什么?
我经常逛书店,书店一般会有些专供领导干部的学习工作用书,一看标价能吓你一跳,300至400页的一本书,标价最低的也在50元以上,起码超出正常定价的40%。毫无疑问,这些书都是公款购买,出版商大约瞅的就是这种商机。
“E人E本”也就是种极普通的手写输入平板电脑,经冯小刚、葛优的劲吹,大张旗鼓标榜为“领导办公专用,政商精英必备”,市场定位是给领导干部“玩”的,价格即猛抬至5000元!一般人看都不敢看。而同类的“苹果”平板电脑,质量最好,时尚功能更多,全国统一标价仅是3680元。还有联想的,价格只1000元。当然这些都是做的普通人生意。
一些电脑销售商,钻墙打洞也要争取上个“政府采购定点”,就因为一旦进入政府采购系列,就有“公款”保障,废品也能卖出“金价”!政府采购财大气粗,从来就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至于烟酒类商品,就更具有“公款”消费底气。“茅台”、“五粮液”、“水井坊”为何连年涨价,盖因为有领导干部和公款作坚强后盾,涨得越高越能显示身份,越能在市场官场俏销!
不过,上述这些都是纯“公款”消费,再怎么“高价”挥霍,也有国家大老板顶着,不碍事!再说,价不高白不高,价高该你白赚!国家的钱似乎无人防守!药品消费就有些不同,将报销的比例算进去,顶多只能是 “半个公款”;高价有一半是挖国家,而另一半却是挖百姓。挖国家你“不挖白不挖”,可挖百姓的一半就太不应该!百姓可怜的那点补贴也不放过,商家的良心哪去了?国家用于民生的恩惠却被商家从中截获,店老板的商德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