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见危救人”的为啥总是底层贫民?
(2011-10-22 17:55:56)
标签:
杂谈 |
能够“见危救人”的为啥总是底层贫民?
有网友感叹:“谢谢这些可爱的农民工们,让我知道,在我们周边还有温暖,还有爱。”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一周前,在广东省佛山市一工业区街巷道中, 玩耍的2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货车碾压过去。在前后长达7分钟的时间里,16个或开车或步行途经此地的路人都视而不见,两边4家店铺中2家铺主承认听到哭声,但无一人出来相救。
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路过此处捡垃圾的阿姨。她将小悦悦扶到路边,然后奔跑出去,找到孩子几近疯狂的母亲。
昨日,在广州医院,小悦悦虽经医生竭尽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人们在谴责社会人际间冷漠的同时,也记住了那位伸出援手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陈阿姨,被网民称为最为可敬的人!
相继发生的两起车祸事故,让我深有感触:为何能够“见危”立即出手救人的只有那些农民工兄弟?为何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带来爱的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
也许只有社会底层的贫民最有向善之心。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救人性命是最重大也是最基本的善举,是深入到国人骨髓的传统观念。可叹的是,今天的相当部分“智识”国人,热衷的是尔虞我诈,追名逐利,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意识深处应有的同情之心渐渐被丢弃。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他人的生命和痛苦怎么能不被冷漠?只有身处社会底层的贫民,远离了“势利搏斗”的战场,思维尚未或较少受到“势利争斗硝烟”的熏染,仍能坚守着一颗向善之心,将“救人性命”看作第一善!
也许只有社会底层的贫民最单纯最朴实。底层贫民凭自己的吃苦耐劳生存,只知一滴汗水一滴收获,一分艰辛一分得益,崇尚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信奉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好人一生平安。这样纯朴的贫民,见人危难决然不会坐视不管!一些富商老板、达官贵人们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他们早已品尝到人间不劳而获的甜蜜,财富、禄位都可以通过诓诈、厚黑技术轻取。他们崇尚的是谋名谋利要不择手段,信奉的是脸有多厚名有多大、心有多黑利有多丰。“救人”首先要权衡是否给我带来好处?有没有一本万利的回报?讲“良知善心”是“老实人”的专利,“精英”们从来都不屑一顾!自然,也有不怎么“太黑”的人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我感觉有些困惑:为啥“好心人”总处在社会底层?而“狠心人”却总能跃居社会中上层?
期盼有朝一日:能够勇于“见危施救”的“好心人”不仅仅都处在社会底层,更多的应进入到社会中上层;而“见死不救”的“狠心人”倒是只配呆在社会最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