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的恩怨为啥如此难分难解?
(2011-09-16 13:30:31)
标签:
杂谈 |
60多年前的恩怨为啥如此难分难解?
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本该是享子孙满堂之福、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辽宁省喀左县卧虎沟乡二杖子村86周岁的苏丛却对60多年前的一段恩怨刻骨铭心,他心中的恨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被冲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最终寻机将同村的仇人苏天文杀害。
事情源起于1950年春天,苏丛与苏天文因砍柴火引起争执,苏丛砍了苏天文一刀,苏天文则利用关系让苏丛蹲了47天看守所。自此两人便结下冤仇。
苏丛杀人后在家中被公安人员抓获,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对自己的行为并不后悔,跟公安人员说:“报了仇,出了气,心里终于舒坦了。”(9,15《检察日报》)
原以为时间能化解一切,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纠结恩怨,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天大的屈辱,也应该是能够“大事你小、小事化了”的。由古稀老人苏丛的表现看来,世间的事情还远非如此。当年的苏丛也就只是被抓蹲了47天牢房,何况是他行凶砍人在先,动用公安“刑拘”也并非毫无道理,他竟长达60多年耿耿于怀,甚至在临入土之前还念念不忘杀人报仇,以消心头之恨!世道人心真是太深不可测了!
仔细回味这桩奇案,似乎能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决不能太简单。特别是当你的不慎言行深深伤害到别人时,更应该时刻不忘自省。不要寄希望于时间的力量,不要误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可以慢慢让对方的伤疼消弭。世间确有相当多的人宽厚仁慈心地坦然,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不记前嫌。谁记仇谁宽容?脸上并无标记供你辩识!更需要警惕的是,有种人表面平和逆来顺受,内心深处却时刻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做人最好的法则就是与人为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与人相处要平等诚恳、善待对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做欺负别人的事,决不说伤害别人的话。得势者终有失势的时光,有钱人须防潦倒的一天,仗势欺人定将自食苦果,为富不仁终会祸从天降。与人为善、待人真诚、问心无愧,应该是人生永保幸福平安的法宝。
及时主动化解恩怨万不可少。一个人一生不与任何人结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因为结仇的情形异常复杂,有些事的处理,即便你是问心无愧,却也会让对方心存芥蒂;有的双方敌视纯属是场误会;更有猥琐小人热衷于挑拨离间,以坐观人与人争斗为乐事。等等。如果仅仅感觉无愧于人,听任事态持续发酵,即有可能小事演变成大事,最终朝恶性发展。假如能做到及时说明一些情况,主动作些自我批评,或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做些解释工作,许多仇恨的苗头即有可能消除在萌芽之中。苏丛与苏天文60年前的结冤,中途如有人从中做些化解疏通,绝不会演变成最后的悲剧!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苏丛报仇杀人案”充分表明了人际关系处理的复杂与艰难。人们如能积极从中受到启示吸取教训,在深刻认识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前提下,大家都抱以诚心善待他人,这起恶性案例的出现或将会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