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公开如何让局长蚁贪“吞象”?
(2011-08-19 16:47:05)
标签:
杂谈 |
信息不公开如何让局长蚁贪“吞象”?
小小的科级财政局长,就靠给部门单位拨款“雁过拔毛”,11年时间居然累积起1194万巨款,多达176份存折!年均110万,月均10万,不折不扣的又一名小官大贪!
局长叫任居孟,生于1952年,自1996年至2007年任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长,2007年退二线。退后案发,于今年6月29日,被山东省德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宣判后任居孟没有上诉。(818日新华网)
看得出,法院对任居孟的判决是相当容情的:1194万巨额贿款作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对待,仅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判有期徒刑也只十八年。如此施恩判决,任居孟没有理由不在心底沾沾自喜!自然更不会上诉。这是笔者的感觉。
任居孟被称为“蚁贪”,11年的蚂蚁“吞象”,终于成就了他的“贪腐大业”!11年的时间,他利用了手中权利所能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落,不失任何时机地疯狂捞钱。其中,用得最多、最拿手的是财政拨款权。几乎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下拨,他都会从中做点手脚,让被拨款单位“放点血”!即使是在财政暂时“中转”的资金,他也照“敲”不误。
任居孟的“生财之道”之所以畅通无阻,除了他的大权在握和贪欲本性之外,财政信息掌握的绝对优势也为他的屡屡“成功”大开了方便之门。2001年,省财政厅给每个县统一下拨了一笔10万元的医院修缮专项资金,但直到2004年3月,任居孟才把某医院的负责人叫到财政局办公室,说财政局通过关系从省财政厅要回一笔10万元的资金,并提出医院必须把这10万元中的5万元留出来返回给他个人。于是该院长安排会计凑齐了4.6万元送给了任居孟,才得到那笔意外的10万元。
任居孟的案件,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财政信息公开的紧迫。长期以来,财政信息的秘不示众,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让一批财政官员、也包括部门单位管财负责人的腐败有了可趁之机,培养了不少的贪官!河南有一年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的财政局长仅利用一年一度随县政府赴外地组织 “春节老乡团拜会”招待及送礼的机会,一年从中虚报贪污100余万,八年共敛财800多万,相当于该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查处该局长,县内所有干部都深感震惊!
财政信息的公开,不仅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需要,更应该是源头治腐的根本措施。假如,齐河县财政局进出的每笔收款与拨款都详细公开,让更多的公众知情摸底,任居孟还敢私下做手脚,卖弄假人情,从中敲诈索贿吗?河南的那个贫困县财政局如能实行所有的“三公”消费都公布于众,财政局长也决没有机会从一年一度的“春节老乡团拜会”中侵吞公款100多万!
建立“阳光财政”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眼下,中央国家机关也带了“三公”公开的好头。公众盼望“公开”的风暴迅速吹遍全国,更期盼这股风暴刮得更猛更有力,层层“公开”的更详细更具体!唯其如此,方能断掉上下层层官员的腐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