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办“节”还应该干什么?
(2011-04-02 16:26:54)
标签:
杂谈 |
除了办“节”还应该干什么?
昨天艳阳高照,今天天气骤变,北风呼啸,气温大幅度下降,早餐过后,还下起了不算小的细雨。
有朋友相约参加一乡镇的“桃花节”,踏青摄影一日游,这下可就泡了汤。不过,还是顶风冒雨去了,因为举办方筹备多日,有外地来宾昨日已到场,今天是既定仪式,改动不得。
去时,会议室差不多坐满了人,我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来,听候主人安排。挨着坐的是市里相关部门的几位熟人。
大家抱怨了一通天公不作美之后,转而议起了“桃花节”的话题。听他们说这段时间周边各地连续不断举办了好几场“桃花节”,办节火爆,有的搞得规模很大。邻县有个乡镇组织了一万多人参加“桃花节”开幕式,京、省、地、市都有贵宾到会,还请来了那位姓蒋的大腕,高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桃花节”捧场,甚是热闹。本乡这次“桃花节”规模稍小,但也请了不少人,有省、地、市新闻单位记者,有三级影协会员,自然少不了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领导等。
看着里里外外川流不息的客人,我突然冒出点点疑惑:招待这么多宾客,又该花费多少?如此盛大之举到底能给当地带来多少实际效益?
说提高地方知名度吧?你“家家户户”都办同一种“节”,大家都般般也,外地生人脑子里都搅成了一盆浆糊,知名度从何谈起?再说,就这点即时性的知名度,过后即忘,管啥用?未必还有大老板会因为你这里种有几棵各地随处可见的桃树,就大把大把往你这儿投资办企业?能有这等奇巧好事?
我发现眼下有相当不少的地方领导异常喜爱“办节”,给人一种千方百计寻“节”办,逢“节”即兴奋的印象。而且办“节”套路相当精熟,办则不惜血本,力图热闹非常。我怀疑其中有我所不熟悉的道道。果然,坐位旁边一位相关部门的熟人正好讲到了我的疑惑。他说,办节有三大好处:一是能借机与上级密切联系。二是能彰显政绩,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相关部门相关领导心中有印象,知道某某人能干事会干事。三是借花公帑之机,大家都有好处。至于对地方有啥实际效益,似乎不大在乎!
下午乘车回家,透过蒙蒙细雨,我见到公路两边的山上,多数光秃秃的,大片农田则长满了野草。我一路上寻思: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为何不花气力组织干部群众,在这些山上种树造林绿化荒山呢?这么好的田地荒芜,为什么不组织农民耕种呢?比起办节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更应该做啊!